《南京条约》至《虎门条约》期间英国在上海选择居留地的活动
吴乾兑
作者简介:
男,1932年5月生。1958年北大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近代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已退休。
有关上海租界史的论著中一般都认为,英国侵略者企图在上海设立居留地(Settlement,租界)是在1843年11月上海开埠以后的事情。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上海公共租界史稿》认为,英领事巴富尔在上海开埠不久,“便大概看定地段,想设立租界”。近几年出版的上海近代史也认为,上海开埠后,英领事巴富尔要“上海道台宫慕久划定一块专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巴富尔要得到的这块地方就是外滩”。实际上,并不是在上海开埠以后,才由巴富尔想起要在上海设立居留地的。从《南京条约》至《虎门条约》期间,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的侵华专使璞鼎查和清政府的钦差大臣耆英等人已有过一段在上海等口岸设立居留地的交涉过程。要在中国各个通商口岸中设立居留地,是当时英国政府的侵华政策,巴富尔则是这一政策在上海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