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增刊) 目录 (总第67期)
| 论辛亥以来近代国家与社会非同步发展的政治整合 | 姜义华 | 
| 辛亥革命:上海城市的特点与地位 | 熊月之 | 
| 试论辛亥前后人的现代化 | 徐亚芳 | 
| 宁波旅沪士绅与上海、宁波的光复 | 王慕民 | 
| 旅沪宁波人与辛亥革命 | 李 � | 
| 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统一”――兼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苏沪行政关系 | 周育民 | 
| “地方自治”到“联省自治”――《东方志》“自治观”简述 | 洪九来 | 
| 辛亥时期上海知识界的国家观念 | 张元隆 | 
| 辛亥前上海行核对三井洋行的影响 | [日]川原胜彦 | 
| 上海商会绅商体制的瓦解及其影响 | 郭太风 | 
| 孙中山与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案 | 易惠莉 | 
| 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帮会 | 邵 雍 | 
| 三寸金莲、天足会及其他 | 房芸芳 | 
| 辛亥前后上海青年妇女的解放运动与从军运动 | 华 强 | 
| 上海舆论、话语转换与辛亥革命 | 刘学照 | 
| 简析辛亥革命中的《大陆报》--1911年10月12~31日 | 胡宝芳 | 
| 二十世纪初年知识人的志士化与近代化 | 杨国强 | 
| 解读《申报》广告21905-1919年 | [韩]河世凤 | 
| 辛亥革命前夕江苏学务总会与地方教育界 | [日]高田幸男 | 
| 辛亥革命的挽歌――鲁迅《哀范君三章》史实证析 | 段 炼 | 
| 章太炎不是地主阶级反满派 | 沈雨梧 | 
| 辛亥早期革命志士吴槌思想论略 | 闵传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