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6-03-14浏览次数:480

书名: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作者:熊月之
ISBN/ISSN号: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内容简介:
  修订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约44万字。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1986年为该书初版所作的序言是:

  “五四”以前的几十年中,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有两论,一是进化论,一是民约论。前者以生存竞争的理论适应了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的需要;后者以天赋人权的观念适应了要求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两论的传播,在观念形态上是区分先前与近代中国人的重要标志,而阐发民主思想的民约论更富时代性和战斗性。因为从世界范围来说,所谓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就是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民主思想史是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脊梁。

  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够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但我们并不像夸父追日,而是在不断地接近它、实行它、发展它。不少政治史、思想史都有多有少地写了这个内容,可还没有一本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的专著。我们很有必要系统研究这份遗产。

  1978年,熊月之同志考入华东师范大学,随我研习中国近代史。其时我方构思和初述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他提出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演变来考察这一问题,陆续写出了一批有关民主思想的论文,从黄宗羲到孙中山, 对章太炎作了较多的探讨。这些论文虽不无稚嫩之虞,倒也虎虎有生气,自有见地。心窃喜之,鼓励他写成专书。他以年青人特有的“三快”,眼快、手快、腿快,不避寒暑,日录夜作,先后四易其稿,写成这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每写一稿,我都责无旁贷地看过,觉得全书在理论的分析和归纳中,兼擅形象手法,颇有新的风格,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思维。

  思想史总是人物的思想,特别是先进人物的思想,但又不等于几个思想家的历史。这本书依循思想史自身的逻辑,清晰地叙述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生、发展历程。在回溯了近代以前的专制制度和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之后,从近代民主思想的酝酿、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活跃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本成熟,以时代思潮起伏为经,将人物穿插其间,依次写来,层层递进,每一阶段,有总述,有分述,让人们既看清思想的脉络也感到思潮的奔腾。

  思潮是思想史中的峰峦,在近代思想史的推进中最常见。它的形成,不是出于几个人的构思,而是先从远处传来潮音,然后是拍天巨涛向堤岸迎面冲来,有首先听到潮音而呐喊的先驱,也有迎上潮去一显身手的弄潮儿。因此,我们不但要注目于一些公认的先进思想家,而且要放眼于那些在浪潮中敢于弄潮并不太知名的人们。“万绿丛中一点红”,一点红固然应显示,万顷绿也不该忽视。从这本书中,人们既可看到熟知的魏源、郑观应、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也能看到生疏的蒋敦复、刘桢麟、金天翮、何大谬等人,还可以从许象枢、杨史彬、陈翼为三个学生的答卷中看到议院思潮的浪层。叱咤风云的将帅和荷枪执戟的士卒相率出阵,这就显出了思潮的潮。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出现于这些思潮中的人物,有的是一个思潮的代表,后有余响;有的是几次思潮的要角,变化多姿;也有许多只是昙花一现的过客。这本书以人物系于思潮,写法因人而异。如郑观应生活的年岁甚长,其思想的异彩发于甲午战争前的二三十年间,就集中写于早期改良派的思潮中,过此虽仍有活动,只在前头附笔交待,不另行铺叙。如梁启超,在戊戌维新的思潮中写,在20世纪初年的民主运动中写,在反对“洪宪帝制”的宣传中也写。过去一般都把他与康有为、谭嗣同、严复一起集中写在戊戌期间,这本书不仅把他分写于三个段落,而且重点放在20世纪初年,以显示他宣传民权的功绩。他的思想影响也确是这一阶段最大。这是把人物思想放在时代之中来阐发,走出了以人物思想反映时代的格式。

  除了把时代思潮与人物思想紧密结合这个特色,这本书还有一些优点:其一,对同一类型或一个思潮的所有代表人物,力求从他们的共性中找出各自的个性,这一点在论述早期改良派的一批人中尤为显著。如区分王韬、黄遵宪和何启、胡礼垣的议院思想,一方仿效日本,一方取法英国。如对洋务派中立宪思想的探讨,对宋恕民权思想的论证,对陈虬建立“桃花源”尝试的分析,都给人以新颖之感。其二,在吸取当代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时,仍能写出自己的见解。书中这样的例子颇多,如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把世界描述成无处不苦、无人不苦的苦海,连帝王也有“帝王之苦”,论者多视其为反动的“阶级调和论”。此书却说“帝王之苦”论具有反对专制统治的意义,康有为作如是说,正是为了说明专制制度对一切人包括专制者本身都是灾难,“大同”主张才是一切人的福音。他如对戊戌期间康、梁思想异同的解剖,对秋瑾《精卫石》小说的论断,都有这样的笔触。其三,对若干概念就历史和政治分野作了可信服的论证,如辨析近代的“民主”观念与古籍上“民主”一词的含义完全不同,辨析民主、民权两个同义词在早期改良派那里作异义解释的原由,以及对章太炎眼中的代议制的透视,以知识衬托思想,反映了作者的读书得间。

  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周知要掌握两个来源,一是西方,一是古代,对民主思想史的研究更如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鸦片战争以后逐渐传入中国的,中国人谁先谈到美国的总统选举?谁先谈到西方的议院立宪?何时始知卢梭、孟德斯鸠的大名?《民约论》、《万法精理》最初的中译本怎样?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各种著作在近代中国译介的状况又怎样?书中均有明晰的评述,或者列表展示。中国古代虽无民主制度,却有丰富的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诸如民本思想、重民思想、平等思想、分权思想等等,书中对此以历史回顾的形式作了简要而有见地的阐述,指出了它们既不是近代意义的民主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却也不无灵犀相通之处。在这里还需要申述一点的是,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不是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直接孕育出来的,乃是由传述西方思想及其政制为起点,是在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之后才去追溯中国固有的民主思想,在其开始,且怀有与视其他西方事物为中国古已有之的同样心理,说尧舜禅让就是民选总统,明堂则是议院的先河。对中国历史上的民主思想进行有意的爬梳,已是西方民主思想广为流传以后的事,如维新派翻印《明夷待访录》是1895年,刘光汉辑录《中国民约精义》是1903年。名曰“中国民约”,显为西方民约的印证。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也同民族资本一样,是随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而来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吸收西方民主思想,必须要以中国自己的民主精神为依托,才能发生改造中国、建立近代生活的实效。

  这本书以政治上的民主思想为总枢纽,旁及其他民主观念,从人到事都有一定的广度。其中对妇女解放思想,发掘了各家的微言要论,分述了秋瑾的旗帜和《女界钟》、《女界泪》以至“五四”时期对忠贞节烈的抨击,远比一般政治史、思想史写得翔实,并有感染力。中国妇女受封建主义的桎梏和迫害最为惨毒,近代解放妇女的主张,是政治民主推向社会民主的重要一环,着重论列,亦见眼识。但书中对有些颇富民主思想并见之于行动的人,如陶成章、朱执信、宁调元等应有论述而未及论述,似出疏漏。

  这是一本取材甚丰、论旨鲜明而有色泽的书,文字亦生动可读,是作者善于学习和思考的纪录。它的问世,将给人们以明快的时代节奏感。

  近几年,我常为年轻人阅稿作序,目不暇给,每从他们的笔下看到年轻人特有的才思,听到年轻人大步前进的足音,那愉悦之情总久久不能自已。能为他们做点事,“鬓微霜,又何妨”!尽管,我的双鬓已不止“微霜”了。个人的生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如果把这滴水洒在绿荫成长的泥土上,它就会比一滴水大得许多。

陈旭麓

1986年1月于沪西长风公园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