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历史所举办建所五十周年系列讲座(之四)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6-06-02浏览次数:44

历史所举办建所五十周年系列讲座(之四)

  2006年5月30日,历史所举行建所五十周年系列讲座之四,本所高俊、李志茗、马学强、褚晓琦四位研究人员分别作报告,费时一天,反响热烈。

点击放大  首先李志茗作《勇营制度:清代军制得中间形态》的报告。清代的军制经历了一个由兵到勇、由勇到兵的过程,勇营是清代军队嬗变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志茗指出,现有关于勇营制度的研究中,有诸多矛盾和歧异,建筑在此基础上,梳理脉络、厘清原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勇营的起源、勇营制度的创立、勇营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这一研究引起了同仁们的关注,周武研究员表示,这一研究的作用在于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对勇营制度的渊源进行了追溯。

点击放大  高俊的报告题为《论穆藕初的西学思想》,穆藕初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改革企业管理体制的民族企业家,也是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管理学说的第一人,高俊首先回顾了史学界对穆藕初研究的现状,其后,对穆藕初西学观的形成、倡导科学管理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对西学的钻研是穆藕初实业振兴思想的始发点,他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广泛接触与实业建设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求学和创业过程中,时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调查、研究,择善而从,并从中国实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率先引进并应用西方科学管理学知识,进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并获得成功,为中国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点击放大  下午,由马学强带来《上海西南一个区域的变迁:对龙华地区的考察》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一)龙华的兴起,着重分析明清时期龙华发展的几个关节点。(二)人文龙华。龙华有寺有塔,临浦傍河,周边地势开阔,历来被视为风水宝地。其地民风纯朴,物产丰饶,风景优美,古迹颇多。悠悠千年,龙华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三)探讨龙华在上海都市发展中的地位与格局。在近代龙华没有融入到上海都市的范围内,长期游离于郊外,但它却担当了这座都会的一些功能。与此同时,也是一处刑场,一些革命者在这里就义(到当代赋予另一种象征)。此外,也接受了上海都市的多方面辐射,有别于与近代十里洋场的繁华,龙华具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于是,龙华成为都市居民游览的一大去处,那是喧嚣上海的旅游地、后花园。在报告中,马学强研究员还演示了收集到的数十幅珍贵图片,生动形象。宋钻友对此评论说,此项研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描述龙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发展至一个有生命的城镇的变迁过程,很好的把握了个性。

点击放大  褚晓琦随后作《上海道台袁树勋研究》的报告,指出袁树勋是清末的一个封疆大吏,其一生政治活动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在上海出任道台的五年(1901―1906)。其履任时正是上海开埠半个多世纪,由“华洋分居”而“华洋杂处”,洋人藉着强大势力,日谋扩张租界,诸多华洋争讼集于道府。袁树勋殚虑摅诚,一一应对。尤其是大闹公堂案,几酿成大变,袁力为排难,尤为可称。关注这一人物,并对掌握的一些史料重新梳理和解读,有助于恢复其本来面目。

  本着集思广益的精神,在这场费时一天的报告会中,本所同仁对四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到很好的效果,报告人也纷纷表示受益颇多。

(历史所饶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