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社会 历史 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沪举办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6-07-23浏览次数:46

“社会 历史 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沪举办

  2006年7月21日至23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以及院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青浦区国家会计学院召开,来自日本、法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副院长兼历史所所长熊月之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作了精彩的致辞。开幕式上,还由日本大阪大学教授井上�、复旦大学教授韩�、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杭向全体代表作了学术演讲。
  会议从22日下午开始,分成三个分会场,进行专题发言交流。第一分会场的学者主要是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考察传统中国,他们通过训诂与释读《诗经》、《左传》、郭店楚简等先秦以来的经典文献,梳理相关学术史,从而对学术界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商榷与质疑,并且试图通过这样的工作为传统中国研究奠定坚实而可靠的文献基础。
  第二分会场的学者主要从思想与文化史的角度来探讨传统中国的不同侧面。他们或考察传统中国史学的变迁、或研究传统中国的教育问题、或探讨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影响,还有的则从诗词、书法等角度来对传统中国进行考察。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传统中国所具有的特质。
  第三分会场学者则主要是从宗教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传统中国。他们广泛探讨了佛教、道教、萨满教、祆教等不同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宗教间的相互关系。部分学者还专门从饮食、移民、风俗移易等这些以往人们很少注意的方面入手,来考察传统中国民众的生活与观念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则非常重视区域社会史的研究,特别是江南社会史的研究,为此他们充分挖掘地方史料,从实证的角度,对江南社会的商业、宗族、古村落、祠祀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通过本次会议,学者们围绕着传统中国研究的对象、性质、范围、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达成了很多的共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研讨过程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所谓传统中国,主要存在于文献中,因此只有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爬梳与阅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传统中国,所以历史文献是传统中国研究的基础与核心。有的学者指出,在强调文献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传世文献记载也并非完全是客观的,因此作为研究者,对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应该始终保持充分的警惕,在研究过程中力求能够做到去伪存真。
  总之,作为一次成功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一方面为学者们搭建了一个研究传统中国的学术平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传统中国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有利于以后相关学术活动的持续开展。

(历史所 王 健)

点击放大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