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历史所举行建所五十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十一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6-11-20浏览次数:84

历史研究所举行建所五十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十一

2006年11月17日,历史研究所全体成员前往苏州光福镇举行建所五十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十一。由周武研究员主持,6位同仁(张剑、沈洁、何方昱、吴健熙、徐涛、冯志阳)发表演讲,报告最新研究心得。

点击放大张剑在题为“中国近代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学术报告中,通过梳理中国近代科研机构形成发展的历史,从创办主体、机构类型、学科性质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科研机构体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形成这一特征的社会历史原因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李志茗认为该报告史料丰富而新鲜,逻辑结构十分清晰,很有学术价值,同时指出应对体制化的过程作出更加明确而具体的阐述。

点击放大沈洁在题为“反对迷信与民间信仰的现代形态”的学术报告中,通过探讨“反迷信”的论述策略是如何使得民间信仰作为被改造的对象进入到论说者的话语体系中;而这种论述又是怎样实践对民众日常世界的重构;以及民间信仰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反观或对应这种被改造的命运等问题,以窥现代民族国家被建构的复杂过程。周武认为该报告将理论的深度阐述与史料的挖掘再现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示,同时指出应对言说与实践上的落差,作进一步的探讨。

点击放大何方昱在题为“学人、媒介与国家:以《思想与时代》月刊创刊为中心”的学术报告中,通过介绍和分析《思想与时代》月刊的创办者、创办过程以及刊物与时代的关系,指出维系《思想与时代》的三个要素:创办者的人际网络、政府的考量、核心撰述人的重要作用。王维江认为该文将学人、媒介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清楚地梳理,同时指出应将概念的界定与全文的论述更好地结合起来。

点击放大吴健熙在题为“从《上海生活》月刊看‘孤岛’时期的‘二房东’现象”的学术报告中,通过对《上海生活》杂志上的相关史料进行爬梳,考察和分析了“二房东”与“大房东”、“三房客”之间的关系,揭示“二房东”作为寄生阶层,无论其营利心态或手段都浸润着食利性与投机性。宋钻友认为该报告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功夫颇深,同时认为该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点击放大徐涛在题为“自行车普及与近代上海社会”的学术报告中,以时间为线索,对自行车在近代上海普及脉络进行了细化梳理,并结合近代上海城市空间的拓展、城市时间节奏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对自行车普及因素进行了分析,充分展示了自行车与上海社会近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马学强认为该报告资料梳理很细腻,分析也很深入到位,将器物的传入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好地揭示。

点击放大冯志阳在题为“启蒙与社会性别――对《新青年》与妇女解放问题的探讨”的学术报告中,展示和分析了《新青年》探讨妇女问题的过程,指出《新青年》的性别议题是从属于启蒙议题的。同时通过对《新青年》时期舆论与现实的分析,指出《新青年》的公众启蒙作为一场舆论宣传运动,是建立在大量个体启蒙的基础上的。王敏认为该报告花费功夫颇深,同时指出在表述过程中,应该注意突出重点。

点击放大
熊月之副院长在评论

本次六场报告中有四场为本所新进人员(沈洁、何方昱、徐涛、冯志阳)的第一次学术报告。在以毕业论文为主题的报告中,新进人员的第一次亮相得到了所里学术前辈们的指点与肯定。在美丽的太湖湖畔,历史所的全体员工享受了一次充实而有趣的学术之旅。

(历史所 冯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