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4期 目录 (总第100期)
| [近现代史研究] | |
| 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 | 萧延中 曾子墨 | 
| 晚清中西文明观的形成 ――以18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为中心[日]手代木有儿著 | 李鹏运译 | 
|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制度之建立 | 左玉河 | 
| 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和谐 ――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为例 | 侯 杰 王文斌 | 
| 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特点 | 崔志海 | 
| 民国时期对外籍律师的限制 ――以上海为例 | 陈 同 | 
| 上海银行业保人制度改良述略 | 刘 平 | 
| 外地红卫兵驻沪联络站的建立和撤消 | 金大陆 | 
| [古代史研究] | |
| 从严佛调、朱士行说中土的僧姓法名 | 严耀中 | 
| 《三国志・诸葛亮传》质疑 | 唐 玲 | 
| 退隐与抗愤 ――晚明江南士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应对 | 陈 江 | 
| 徐霞客旅途中的“夜生活” ――在投宿地住居一晚的生活情况 | 郑祖安 | 
| 皇权、景观与雍正朝的江南海塘工程 | 王大学 | 
| [城市史研究] | |
| 西餐引入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 | 邹振环 | 
| 地方精英与上海抗战 ――以“一・二八”事变期间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为例 | 白华山 | 
| [研究述评] | |
| 论地方志编修的若干问题 ――兼与《中国现代方志学》商榷 | 刘其奎 | 
| 林・亨特与新文化史 | 周 兵 | 
| 《上海:中西交汇里的历史变迁》序 | 杨国强 | 
| 元代首任 “上海县达鲁花赤”舍剌甫丁考释 | 郭晓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