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要将上海图书馆建为“教授俱乐部”和“研究员之家”――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邵敏华受聘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特约研究员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7-06-21浏览次数:20

要将上海图书馆建为“教授俱乐部”和“研究员之家”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邵敏华受聘为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特约研究员

2007年6月19日下午,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邵敏华先生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会议室从上海社科院熊月之副院长的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

在这场由历史所周武研究员主持的致聘仪式上,刚刚成为“自己人”的邵敏华特约研究员回顾了自己与上海社科院、与历史所的历史渊源,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上海图书馆的大致状况。

点击放大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邵敏华被聘为历史所特约研究员
 

邵敏华特约研究员认为上海图书馆作为全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全国第二大图书馆,要履行好三项服务功能。一是面对普通读者的服务功能,即以上海图书馆中心馆为依托,通过“一卡通”,将分设于各区、县、街道,乃至社区的分级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打造一个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最大人群的阅读需要的服务平台。

邵敏华特约研究员把面对高端读者群体的服务视为上海图书馆的第二大重要功能。他说,上海图书馆作为上海城市的一个文化象征,除了要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要为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文献资料的阅读上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保障,而这一点也正是国际上各大著名图书馆的通行做法。形象而言,就是要把上海图书馆变为“教授俱乐部”和“研究员之家”。邵敏华特约研究员表示,上海图书馆计划在馆内设立一百个研究室,提供给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以方便他们在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进行学术研究。

对古籍和近代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在邵敏华特约研究员看来,是上海图书馆的第三项重要功能。以盛宣怀档案为例,他指出了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的繁杂与艰辛,有时需要不同文化单位的通力协作才能有所作为。而历史所的众多学者被聘为“盛档”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正是上海图书馆与历史所等文化单位合作开发重大文献资料的优秀范例。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杨国强等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图书馆吴刚馆长,以及历史所部分青年科研人员与会,并就图书馆有关问题发言讨论和建言。

(历史所冯志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