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华:上海西南一个区域的变迁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7-11-25浏览次数:345

书名:千年龙华:上海西南一个区域的变迁
作者:马学强等著
ISBN/ISSN号: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千年龙华:上海西南一个区域的变迁》
林峰、马学强等主编,马学强等著
20万字,三、四百幅图片
学林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定价280元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在绚丽多姿的上海文化地图上,龙华集古刹进香、郊游揽胜、庙会集市、凭吊先烈、连接中外等功能于一身,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熠熠生辉,古往今来,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善男信女、迁客骚人、水陆商贾、风华少年!

龙华之名,起初为寺,继而为塔,再而为乡、为区、为镇、为街道,是典型的因宗教场所而弥散开来的地名。龙华寺之建立,其确切时间已不可考,相传为三国时期,迄今已超过一千七百年,为上海地区最早的佛寺。吴人性好信神信佛,故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龙华寺建立以后,香火一直很盛,虽累遭兵燹火灾,但屡圮屡建,越建越大,经明代万历皇帝赐额赐经赐金印赐佛像以后,更是声名远扬,盛况空前。进入近代以后,与玉佛、静安鼎立而三,为上海著名佛寺,更因其悠久之历史、热闹的庙会而独步一时。每年农历除夕,来此进香撞钟者,求福求寿求前程求姻缘,肩摩踵接,车水马龙,为沪上一大景观。

上海三大寺中,龙华较之玉佛、静安离闹市区最远。近代上海急速城市化以后,城市迅速变大变高变闹变挤,郊游休闲成为上海市民都市生活的重要补充,于是,旷野平畴、溪涧纵横、桃红柳绿、蛙鸣稻香的龙华,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揽胜的理想去处。“古塔巍峨夕阳中,桃花十里逐云浓。闲情一片眠芳草,震耳时来古刹钟”。春赏桃花夏避暑,秋看芦苇冬踏雪,龙华四季皆有可游之处,可赏之景,龙华晚钟,更是流传千古,播誉中外。夕阳西下,红霞染天,倦鸟还巢,游人思归,忽然钟声轰起,在浦江上空悠悠回荡。宁静致远的清凉之音,对上海的滚滚红尘,是提醒,是调剂,也是滋补。印度诗圣泰戈尔在上海短暂逗留期间,就曾兴致勃勃地到龙华一游。

进香、旅游,带来了人流,也引来了物流,先是在寺庙周围售卖香烛纸品,然后扩展为饮食、服装、杂货及各色生活用品,再扩展到生产用品,龙华庙会因此而起,龙华市镇因此而兴。集香火、旅游、庙市于一体的龙华庙会在明代已经出现,清代续兴不衰,民国更是称盛一时。及至当代,城市化浪涛将龙华裹挟进去,清清溪涧变成灰灰马路,空旷平地崛起片片高楼,郊野风光已成明日黄花,但“三月初三上龙华”的历史记忆,仍然深深地印在上海市民的脑海中,于是,庙会依旧,集市依旧,热闹依旧。

龙华地处上海城市西南,距离县城、租界都有一段距离,但濒临黄浦江,又有沪杭铁路从区内穿过,这是水陆两便、进退裕如的理想驻军之地。所以,北洋军阀的松沪护军使署设在这里,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设在这里,上海机场设在这里。四一二政变以后,国共对立,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一时间,龙华成为血雨腥风、阴森恐怖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不忘先烈,教育后人,这里辟设龙华烈士纪念馆。墓碑栉比,松柏低垂,肃穆之气,令人敬畏。每届清明,来这里凭吊先烈的党政要员、热血青年、烂漫儿童,络绎不绝。“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烈士的诗篇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烈士的历史一遍又一遍地诵读,似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军队占领租界,将上海英美侨民作为敌侨处理,在上海设立了九个集中营,龙华集中营是其中最大一个。这里先后关押过一千八百多人,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时间长达三十个月。侨民在集中营里丧失自由,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罚作苦工,受尽折磨。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太阳帝国》,说的就是发生在龙华集中营里的故事。大战结束后,这些侨民分散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龙华,不会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他们或他们的子孙,时常会来龙华,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拾取历史的碎片,找寻历史的记忆。于是,在众多外侨的记忆中,多了一个词汇:Lunghwa(龙华的威氏拼音)。

上海是国际著名大都市,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很多。上海又是近代崛起的大都市,令人流连忘返的古代景点不多,没有秦砖汉瓦,缺少晋祠唐柏,能够贯通古今、历久弥新、连接中外、五洲瞩目的景点更是少而又少。在这个意义上,龙华是上海历史资源中的稀世珍品,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宁静又繁闹、既出世又入世、既本土又国际的亮点。本书以“千年龙华”为题,意味深远,很是传神。

徐汇区龙华街道、上海龙华旅游城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联手编写此书。他们查档案,翻报纸,拍照片,口述笔录,钩沉索隐,对龙华区域史料作地毯式搜集,从历史与记忆角度,从宗教、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龙华区域历史作全景式描述,突出了龙华的特点。全书资料丰瞻,风格严谨,剪裁得当,文笔畅达,配以精美的图片,相得益彰。这是一本格调高雅、富有学术含量的史书,也是趣味盎然、雅俗共赏、适应面广泛的图书,在倡导学习、盛行旅游、趋向读图的时代,相信它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年7月6日

目 录

序言 (中英文) ………………………………………… 熊月之

第一编 悠悠千年

一、古寺、古塔、古庙
二、龙华的兴起:从村落到市镇
1.元代的龙华铺
2.明代县志中有关龙华村到龙华镇的记录
3.水路商路上的龙华
4.龙华庙会
5.稀布龙华最著名
6.龙华街市:典型的江南市镇格局
三、人文龙华
1.世家望族
2.龙华塔:“邑之文笔峰”
3.“沪城八景”与“龙华六景”
4.园林、居第、大族宗祠
四、民情风俗
1.龙华民风
2.岁时习俗

第二编 近代记忆(上)

一、近代工业的诞生
1.时局与背景
2.江南制造局龙华分局
二、军警集结,西南屏障
1.“二次革命”讨袁军以龙华为据点攻打江南制造局
2.1916年的龙华:《民国日报》中相关记载
3.军阀混战中的龙华
4.淞沪商埠督办公署
5.北伐军进驻龙华
6.在龙华设立的重要军事机构
7.龙华与“一•二八”淞沪战役
8.抗战时期的龙华
9.龙华集中营:上海的九大集中营之一
10.人民解放军攻占龙华
三、龙华拥有水、陆、空运兼备的立体交通
1.航运与龙华港口
2.陆路运输:铁路和公路
3.龙华机场:远东民用航空之总站

第三编 近代记忆(下)

四、龙华及周边兴起了一批近代企业
1.龙华逐渐集聚了一批工业企业
2.龙章机器造纸公司
3.华商上海水泥公司
4.龙华发展实业的前途
五、游在龙华
1.龙华明信片
2.龙华道上,游人簇拥
六、街市风情与居民生活
1.近代市镇格局的变化
2.私家花园:龙华的又一道街市风景
3.市政建设与公共事业
4.上海孤儿院、上海蒙藏学院
5.社会民情与居民生活

第四编 融入城区

一、城乡分离、工农业发展的时代
1.1949年以来龙华行政区划的变化
2.拥有一批知名企业:龙华工业的亮彩一笔
3.加强农业生产
4.1949年以来的龙华镇与龙华寺
二、龙华烈士陵园:新的象征
1.烈士就义地
2.从“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到“龙华烈士陵园”
三、建设现代城区
1.重新划归徐汇区
2.龙华旅游城
3.龙华街道的成立
4.融入城区

附录
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