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讨论・争鸣:历史所举行2007年系列学术报告之十二
2007年12月4日,历史所在青浦举行了本年度最后一次同仁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分三场进行,共有六位同仁向大家报告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
程兆奇在评论中首先肯认罗义俊先生是一位将生命与学问融于一体的、有信仰的学者,此次报告尤其彰显其学者关怀,亦彰显儒家倡“道”并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实关怀。熊月之所长也特别指出,罗义俊的学术报告有三个特点,第一,其所作的心性之学,实乃以“有我之境”治“无我之学”,体现了其学问的诚与精;第二,其以学人的身份对当下颇为盛行的“和谐”观念作了学理的阐释,乃学者对于现实的关怀与贡献;第三,其治学方法严谨,又彰显了一名学者的操守。程念祺、程兆奇与罗义俊还就“政治虚君”观作了进一步的学理讨论。
马学强研究员在评论中指出,学界对于徐霞客的研究主要是从明清史、地理学、旅游学三个领域进行,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到徐氏身上具有的一种宗教情结,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忘我与无我的境界都可从宗教层面再作探究。徐霞客因在科举中受挫而后行游人生,但不应忘记其在出仕与入仕之间仍有矛盾。承载研究员与罗苏文研究员就徐霞客在行游中的旅行装备、如何辨别方向等问题与郑祖安进行了讨论。
马军研究员在评论中指出,此项研究仍可从几个方面加以深入及拓展:第一,宏观方面,应关注军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并对1938-1943年作长时段考察;第二,军票与抗战时期国统区及沦陷区贸易、走私、货币及粮食问题均有关联,可再作细致研究;第三,关于抗战史研究,除了史学积累外,还需要具有相关的专门知识,比如军事史与军事学,军票与经济学等等。葛涛提出,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亦曾发行军票,是否借鉴了在华经验,似可作比较研究。
马学强研究员在评论中指出,唐巧天的报告思路清晰,论证相当充分,对于近代口岸贸易变迁所作的梳理更加深入。同时,马学强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第一,在贸易研究中,应“见人”,即关注到人员往来的状况,诸如银行、移民、商团以及重要人物对港口的评价等等;第二,在区域比较研究中,应注意双方的地位对等性,上海并不能代表长三角区域,而长三角区与北方港口区更具可比性。罗苏文研究员则指出,在解释贸易变迁的原因时,数据的使用是必要的,但不能满足于数字的呈现,研究者还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承载研究员在评论中首先指出,罗苏文研究员运用杨浦区工厂资料所作的出色研究表明,当代人写作当代史已没有问题。当下学界还缺少微观化、细致化的研究,因此,面对这批庞杂的资料,如何入手开展研究应引起重视。此外,如何合理、合法的规避意识形态的限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承载表示,希望能在相关领导支持下尽快整理公布这批基层社会资料,惠及本所同仁。
承载在评论中指出,海派书画家的润笔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因为前人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从田一平的报告中,能够看出一些更为具体的脉络,只是其论述仍不够透彻。海派书画家的成长及发展均与上海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民国以来,上海地位的转变、需求的改变,都为润笔的上升提供了深厚的社会背景。熊月之认为,田一平的报告下了很大功夫,并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将眼光放宽至整个书画市场,书画家在其中的地位亦可凸显;第二,应对购买书画作品的买方作深入研究,可分为有钱人、晚清遗老、附庸风雅的商人、洋人等几类;第三,应关注《申报》上有关书画家的报道及其作品广告等等。
至此,本年度历史所的同仁报告会亦宣告结束。熊月之所长作了年度总结。历史所同仁学术报告会已经举行了三年,已成为历史所的一项学术传统。熊月之从三个层面对此作了阐发,第一,所里同仁有义务向全所人员汇报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这一年中,报告人认真准备,评论人评论到位,各个研究室负责人组织有序,都保证了学术报告会的质量,做到了以学术的力量推动学术发展。第二,学术报告会的举行能够在全所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我们作为历史研究的从业者,应该坚守阵地,坚守自身的学术传统,认真研究。学问无古今、中西、有用无用之别,只要对于学术有所发明,有所创新,都是有价值的。第三,对于学术报告会这一形式及内容还应有所提升。首先,可将主旨及内容相近的报告组织在一起,使报告会系统化、规范化;其次,应重视问题意识。集中酝酿、梳理、讨论学界最重要的问题,并邀请所外专家参与讨论,有利于学科发展;最后,应提高批评的质量与水准,也使讨论的质量更高。熊月之强调,同仁学术报告会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我所的学术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历史所 何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