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8-01-04浏览次数:121

书名: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
作者:宋钻友
ISBN/ISSN号:978-7-208-07342-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约40万字,以下是本书的序言

序 言

熊月之

广东人欧榘甲在清末写过一本《新广东》,讨论广东特质,要点有四:一曰人才之出众。通商最早,风气最开,通外事而知内情者所在多有,办实业,兴制造,开报馆,开学堂,开学会,开国会,游学海外,议论国事,爱国爱种,无不由广东人发起,于是全国之事,几乎有广东人则兴,无广东人则废。二日财力之雄厚。广东财雄闻于天下,咸丰同治以来,国家若有兵事、赈荒、国债、赔款,举凡大款大项,无不向广东搜刮,其数常倍于他省。至于广东财富之耗于官吏、耗于外洋者,更不知几何。广东一县之财,往往胜于其他荒瘠之一省而有余。三曰地方之握要。背负长江,面对南洋千万岛屿,紧扼东西两洋之吭。外国文明输入中国之前沿,东西两洋轮舶所必经,万物运输,无能留阻。四曰户口之繁殖。广东人口滋生之易,世界殆无其匹。人口众多,不独充塞其本部,流寓海外者达数百万。

原文颇长,这里只能述其梗概。清末反满交响乐中盛奏地方曲,各省人各说本省特点以自炫,浙江人办《浙江潮》,湖南人办《新湖南》,江苏人办《江苏》,直隶人办《直说》,巴蜀人办《鹃声》,陕甘人办《夏声》。湖南人杨度的名言“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最有代表性,传诵一时。在这种情境下,广东人编《新广东》,侈言广东优长,不足为奇,即使有些夸耀,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揆诸实际,欧榘甲所言,条条有据,事事在理。近代以来,广东人在全国,领风气之先,创时代之新,外抗强敌,内兴实业,接引西学,除旧布新,确实不同凡响。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农民起义、变法维新与反清革命的三大领袖都出在广东,绝非偶然。

广东人将开放的风气吹向全国,也将创新的种子撒向全国。上海是他们重要的活动舞台。上海开埠以后,广东人就追随洋商的脚步来到上海,成为上海移民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人多、钱多、影响大。我曾经留意过上海香山人的情况,感到光是上海香山人的历史就足可写一本大书。香山以一边陲小县,竟然有那么多著名人物在上海活动,既有孙中山、容闳、唐绍仪这些在教科书上都能见到的名流要角,有那么多褒贬不一的买办,徐钰亭、徐宝亭、徐润、唐廷枢、唐廷植、唐瑞芝、唐国泰、莫仕扬、郑翼之、徐渭南,有百货业巨头、创办先施等四大公司的郭乐、郭标、郭泉、郭葵、郭琳爽、马应彪、蔡昌,有实业界巨子方举赞、马玉山、郑伯昭,还有撰写《盛世危言》的郑观应,杰出艺术家郑君里,著名音乐家萧友梅,遗世独立之影星阮玲玉,精武体育会创建人卢炜昌、陈公哲,发明四角号码之王云五,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上海市长吴铁城,……,从政治、经济、社会到文化、艺术,群星璀璨,流光溢彩,人数之多,影响之大,令人浩叹!香山一县已经如此,将目光投射到整个广东,从人物到事件、团体、网络,如本书所记述的那样,那简直数不胜数,笔墨难摹。很难想象,一部上海史,假如没有广东人,会是什么模样!行笔至此,只能套用一句古语:猗欤盛哉,猗欤盛哉!

广东人在上海,这一课题有重要研究价值。

然而,课题的重要性常常与研究的艰巨性相伴。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关于各地人在上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宁波人、苏北人、福建人,都有专著,关于广东人的分门别类成果也相当可观,涉及买办、留学生、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等,论文、著作一大堆,但是,迄今没有一部关于上海广东人的综合性专著问世,考其原因,不外乎范围广、资料多、起点高、难度大。钻友兄的这部著作,创榛辟莽,筚路蓝缕,填补了上海史研究中的重要空白,可敬可贺。

本书系统而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一百多年间广东人移居上海的历程、规模,研究其人口来源、在上海的空间分布、同乡组织、区域特点,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对于金融、商业方面着墨尤多。作者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分析框架,以翔实的资料为分析基础,脉络清晰,论证细密。披览全书,我觉得本书在资料、方法、论述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资料,作者多年来查档案,做口述,南奔北走,日录夜作,多次到广东做田野调查,积累极其丰富。在学术大厦的建构中,资料不仅仅是钢筋、水泥、黄沙,也是地基。任何学术观点的产生,都是在与资料的反复对话中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资料就是质量。书中关于广东同乡组织的运作特点、不同县级同乡组织的联系与区别、广东人的宗教与信仰、粤商的商业伦理、旅沪广东人与原籍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都富有创见,言必有征,学术含量很高。

钻友兄自历史系毕业以后,供职于文化管理部门,因钟情史学,放弃公务员热沙发来历史所坐冷板凳。他不畏险阻,知难而上,围绕着广东人在上海这一难题,发表过多篇论文,翻译过美国顾德曼教授的关于上海同乡组织的名著,多次到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作访问研究。在学术圈子里,他关于广东人的研究已颇有名气,有“宋广东”之称,尽管他的祖籍是山东而非广东。十几年来,他脚踏实地,默默耕耘,钩沉索隐,阐幽发微,暑往寒来,年复一年,档案馆、图书馆里洒下他串串苦读的汗水,电灯下、弄堂里留下他孜孜求索的身影。天道酬勤,在过五望六之年,终于捧出《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年) 》这部沉甸甸的力作。作为多年从事上海史研究的同事,我衷心地为他祝贺,为上海史学界祝贺。书稿付印在即,我有幸先睹为快,聊敷数言,是以为序。

2007年8月16日
于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