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展现近代城市的多元面相“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在沪、杭两地隆重举行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8-09-12浏览次数:80

展现近代城市的多元面相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术研讨会
暨第五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在沪、杭两地隆重举行

字体大小:

  在全院上下欢庆上海社会科学院五十周年华诞之际,2008年9月8日至10日,作为第三届海外中国学论坛的重要分会之一,“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及杭州三台山庄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协办。42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其提交的37篇学术论文围绕城市与近代中国社会以及“新人文”的主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本次会议于9月8日下午13点30分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正式开幕,首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研究员致开幕词。之后,会议分为两组进行了为期3天的讨论,一共举办了6场报告会。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主持人、评论人还有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William C. Kirby)教授、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王国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焯然教授、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叶文心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主席王赓武教授、台湾中研院熊秉真研究员、王瑷玲研究员、蒲慕州研究员以及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的袁成毅教授等。

  第一天的会议主要有以下学者作了报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的王国斌(R. Bin Wong)教授梳理并说明了城乡关系从明清到当代的演进轨迹,进而指出中国的城乡关系变化不同于欧洲的发展道路。四川大学的何一民教授通过对清代以来省会城市性质及其影响的分析,提出了研究省会城市的重要性。美国俄勒冈大学的顾德曼(Bryna Goodman)教授通过对1920年代初上海交易所倒闭事件的研究,独辟蹊径地探讨了早期中国对于大众化的市场资本主义的试验中政治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与文学系的詹姆士•钱德勒(James chandler)教授以代表英国现代诗里程碑的两本《抒情歌谣集》为中心,解析了18至19世纪英国城市与乡村的城市浪漫主义特色。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的王瑷玲研究员以明末清初的苏州派社会剧为对象,探讨了社会剧与剧作家的文化意涵与历史意义。香港中文大学的苏基朗教授依据民国时期北京的大量数据资料,建构了北京城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我所的宋钻友研究员、邵建博士、张秀莉博士、唐巧天博士也分别就商帮研究的史料问题、近代城市的外来用语、华商在上海外商企业中的投资情况、埠际贸易与上海经济中心的形成等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在第二天的会议中,日本亚太研究学会滨下武志(Hamashita Takeshi)教授以镇江和九江为例,重新审视了开放口岸的城市市场与内地乡村市场之间的关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熊秉真研究员以“近世中国的秋兴图”切入点,从明清市井斗蟋蟀之风解析了城乡相互倚生的文化想象。香港中文大学的梁元生教授借助“城墙”与“海水”作为北京、上海、香港的文化象征符号,论述了三座城市的文化形成、发展及其文化特征。南京大学陈蕴茜副教授以南通的“更俗剧场”为切入点,讨论了精英文化如何提升大众文化品质并实现共同繁荣的问题。我所的马学强研究员、葛涛副研究员、徐涛博士分别以法册道契与法租界研究、百代唱片的盛衰历程以及近代上海民族自行车同业公会为题展开报告。最后出场的是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兼历史所所长熊月之研究员,他细致入微地研究了近代上海跨种族婚姻与混血儿问题,从中进一步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从思想深处而言仍存在较多的隔阂。该报告见微知著,吸引了众多与会者关注的目光。

  最后一天的会议移师风景秀美的杭州西子湖畔。香港大学的李培德教授从控制与反控制的角度,论述了1930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行员生活和舞弊问题。杭州师范大学的陶水木教授的文章详细分析了胡雪岩破产与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的演进过程。丁贤勇副教授的论文选择民国时期的杭州为个案,探讨了新式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变化关系。周东华博士以杭州广济医院救治麻疯病人作为实例分析,探讨了近代中国城市的传染病救治问题。南京大学的胡成教授以上海租界的废娼运动为中心,指出这种运动实际上表明了外人对华人的改造缺乏底气与自信。最后,来自我所的马军研究员、金大陆研究员、张生博士三位学者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即抗战后上海米业内部纷争的实态、上海文革时期的蔬菜供应以及清末明初的上海房客运动。

  会议闭幕式由熊月之研究员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熊秉真研究员以及杭州师范大学袁成毅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首先由袁成毅教授简要介绍了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的情况。接着,熊秉真研究员介绍了由哈佛燕京社唯一资助的团体――亚洲新人文联网的相关情况,并期盼新人文知识工作者的出现。最后由周武研究员致闭幕词,他以“新”、“广”、“深”三个字对会议的内容和论文的质量予以精准的概括和高度的评价――“新”体现在选题之新,如熊月之的混血儿研究,熊秉真的“秋兴图”研究等等;“广”体现在研究地域之广与论域之广,即研究范围与方法的不断拓展;“深”则体现在主题的不断深化。周武研究员卓有见地的归纳和评说,为整场会议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时间跨度与空间跨度最长的分会,本次研讨会在使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拓展研究领域、开阔研究视野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是为中国学论坛中一次相当成功的分会。

(历史所硕士生 岳钦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