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论中国近代科研机构体制及其特征》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8-12-22浏览次数:15

出自:《史林》2008年第6期(总第109期)

论中国近代科研机构体制及其特征

张 剑

字体大小:

[摘 要] 自洋务运动西方近代科学开始规模引进以来,经过艰苦的努力,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科研机构体制基本形成。从创办主体看,既有政府机构,也有大学研究所、民间机构和工业企业机构,还有西人创办的机构和日本帝国主义成立的殖民机构;从类型看,既有事关全局的综合性机构,也有事关某个学科的专门性机构;从学科看,既有纯粹的理论科学,也有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可谓门类齐全,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基本本土化,为未来中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地域、学科和创办主体上分布上极端不平衡,也存在叠床架屋、门户之争等问题,总体科研实力还比较薄弱,这些都在在反映了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科学技术作为强国强种的工具,在纯学术发展与工具应用、国家目标与学术发展、政府强力与民间欲求等多种关系中,及其战乱频仍的社会环境里求生存求发展所面临的窘境。

[关键词] 科研机构体制;齐全;不平衡;门户之争;科学救国

  全文浏览  下载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