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08年系列学术报告之七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8-12-24浏览次数:14

历史所2008年系列学术报告之七

字体大小:

  12月23日下午,历史所08年度的最后一场学术报告会在所会议室举行。

  程念祺副研究员的报告《“狱市”试释》从《史记•曹相国世家》的一段引文入手,对汉代史书中出现的“狱市”做了考释,列举了历代对于这一概念的解释,详细的分析了“狱市”究竟是否指一件事,提出这应当是指民间涉及刑罚事件的一种私了的方式,而“曹参治齐”于市中辟地为这类私了提供了专门场所。

  张和声副研究员的评议提出,该报告通过对字、词的考证反映社会经济情况,但对其中“善恶并容”以及“狱市”作为一种私了的方式是否可以作为定论这两点提出了质疑。程念祺说明了这一推断和汉代复仇风气盛行有关,而限于目前的材料,这个问题仍有可讨论的余地。

  虞万里研究员的报告《马一浮与竺可桢》着重在二人交往的考证方面。报告以新近出版的竺可桢日记和马一浮文集相印证,历数竺可桢在浙大校长任上两次敦请马一浮未果,以及之后马一浮主动应聘浙大的经过,厘清了一些容易被曲解的事实。这一次成为马一浮唯一的一次为现代大学讲授传统学问的经历,历时九个月。对于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各章节在浙大演讲的时间也作了明晰的考定。

  何方昱副研究员在评议中指出,报告考订学人交往过程极其绵密,同时准确把握了学人的思想历程。并且针对报告涉及的事实,提出马一浮对于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并不认同,对于传统国学态度坚定,其任教浙大完全是由于竺可桢敬重国学的缘故,那么现代教育制度和传统儒学是否可以并容的问题。

  芮传明研究员的报告对突厥语《摩尼大颂》做了考释。《摩尼大颂》是20世纪初出土的吐鲁番文书,报告翻译了全文一百二十颂,指出其中大量使用了佛教梵语中的术语,表现出摩尼教东传过程中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这是汉语整理文献学界较为前沿的课题。

  虞万里研究员的评议指出这是芮传明研究员十余年研究的一个总括。报告结构简单,主要由翻译和语词解释构成。提出了几个问题:由于突厥语是拉丁语转写,其中关系到中国古代文体的问题,如《诗经》的商颂颂扬祖先,而周颂则赞颂神,后者为正体,前者则是变体,原拉丁文究竟是什么。其中的下部赞和颂中的佛教用语可以做下比较,以确认佛教用语的影响是在起初还是流传中出现的。

  张和声副研究员做了《盛衰弹指间――美国30年代大萧条起因》的报告。首先回顾了美国20年代的空前繁荣,指出30年代的大萧条来得意料之外,始于华尔街的崩溃,到1932冬至1933年罗斯福当选之际情形最为糟糕。然后具体分析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原先通常认为股市的崩溃是直接起因,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承认国家内在的经济问题才是根本原因。货币因素论认为起因是由于联邦储备署在萧条初起时没有提供充足的货币储备,造成了恐慌加剧。需求不足论则认为消费不足才是根本原因。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达成了共识:稳定经济和金融系统,政府的责任至关重要。

  程念祺副研究员的评议结合当今美国的金融风暴,认为对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的国际经济形势。二者多有可资比较之处。由于和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关联,因此也引起了同仁的兴趣和讨论。

  汤仁泽副研究员的报告《崇厚与晚清外交》则选取了由崇厚生平、家族的研究入手,尤其是他在外交方面的经历,分析了晚清外交史上并不太重要但却历任要职的崇厚。崇厚从1859年陪伴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华若翰前往北京开始,步入“外交”之道。其后清政府重要的外交事件大多参与,比如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参与处理天津教案、签署《里瓦几亚条约》等等,通过崇厚的一系列任用、失职和处理的过程,指出虽然崇厚并不懂得外交,但由于出身满洲贵族,反映出清王朝对满汉官员的任免是有差别的。

  熊月之研究员的评议提出汤仁泽副研究员近年来一直从事清后期人物的研究,崇厚其人在传统研究中并不受重视,但是通过对崇厚的研究,可以表现出清王朝在择官任用时的特性。

  何泉达副研究员的报告题为《继往与开来――简论黄菊千禧年的八次讲话》。报告指出,90年代末,上海改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造成的困难局面,时任市委书记的黄菊发表讲话,阐发了战略上改革居第一位,战术上稳定居第一位的哲学思辨,并且结合实践,表述了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论,为上海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思想指导。报告分别从厚积薄发、志存高远、足踏实地、坚忍不拔、两袖清风五个方面做了论述。

  周武研究员的评议指出泉达先生的论文以千禧年黄菊同志的八次讲话为中心,深入讨论了黄菊同志主政上海期间的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思考,这些思考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是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遗产。论文视野宏阔,思路清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黄菊同志逝世一周年,因此,这篇论文的写作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陈磊副研究员的报告主要探讨了隋唐时期的物价问题。在略述以往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之后,报告针对其时“钱帛并用”的货币体系,以及铜在唐代特殊的用途及价值,在论述唐前后期物价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对于影响物价的原因和经过做了分析。

  秦蓁助理研究员做了《略论建筑声学与古琴美学》的报告。从古代典籍的记载、声学原理等不同方面提出了地点对于奏琴的影响。而对古琴演奏场所的选择充分反应出历代琴人对音乐性和技术性的追求。

(历史所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