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期 目录 (总第111期)
| ・城市史・ | |
| 唐长安住宅的规模 | 张永帅 唐亦功 | 
| 《五车韵府》的重版与十九世纪中后期上海的英语出版业 | 司 佳 | 
| 清末闸北开辟“通商场”再探 | 张笑川 | 
| 近代上海的棚户区与国民政府的治理能力 | 蔡 亮 | 
| 仪式的凝聚力:现代城市中的行业神信仰 | 沈 洁 | 
| ・中国近代史・ | |
| 走向世界: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历史研究 ――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 | 吴松弟 | 
| 近代中国女子剪发运动初探(1903-1927) ――以“身体”为视角的分析 | 姚 霏 | 
| 论汪精卫1925-1927年“联共”的策略性 | 李志毓 | 
| 英译本《寻乌调查》“导言” | [美]汤若杰著 刘 慧译 | 
| ・中国古代史・ | |
| 论魏晋国家政权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抑兼并与“守清贫” | 薛海波 | 
| 论“永宁见灾” | 姜望来 | 
| 宋代叙封制度考述 | 杨恒平 | 
| 由《曾子》十篇看《性自命出》的成书及理路 ――兼谈宋儒对先秦儒学的误读 | 刘光胜 | 
| 明代中央政府与六科的权力关系 | 唐克军 | 
|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的明末政治 | 刘志刚 | 
| 关于苏州钟表制造的起始年代问题 ――对汤开建教授、黄春燕女士质疑的回应 | 郭福祥 | 
| ・世界史・ | |
| 浅议基督教修道生活兴起于埃及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因素 ――从安东尼的社会地位谈起 | 董晓佳 | 
| 盛衰弹指间――美国30年代大萧条起因 | 张和声 | 
| 肯尼迪政府的“时势观”与对华政策 | 张屹峰 | 
| ・研究述评・ | |
| 近代公园理论与中国近代公园研究 ――读《都市与公园论》 | 崔志海 | 
| “新史学”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研究述评 | 李忠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