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09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四:文献与研究
2009年7月10日,历史研究所在所会议室举行了题为“文献与研究”的本年度第四场专题学术报告会。该次报告会由马军研究员主持,共有张秀莉、芮传明、宋钻友、王维江、马军等五位同仁分别作报告。
上半场报告会由张秀莉助理研究员首先作报告,主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银行发行权的沿革》。该报告将国民政府时期省银行发行权的历史沿革大致分为:成立初期、法币改革后、抗战期间、抗战胜利后等四个不同阶段。对该时期中央与地方关于发行权的互动进程作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史实探讨与梳理。最后指出,省银行发行权的实际状况和南京国民政府政策上的规定有巨大差距,其沿革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演变的极好个案。第二场报告是芮传明研究员的《“性本元来一点光”释――“宝卷”中的摩尼教因素研究之一》。“宝卷”是对明清时期在民间流传的众多宗教性作品与文学性作品的总称。针对历来流传的汉文摩尼教文献存世甚少,芮传明研究员对世传的《大圣弥勒化度宝卷》文献中的“性本元来一点光”一句作了具体辨析和释读。指出“性”、“灵魂”、“光”这三个概念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甚至名称的同一性。而“性”的功能刨析即“佛性”;进而,“性-命”与“灵魂-肉体”间亦有着对应的关系。结论则是,这段韵文似乎包含了相当的摩尼教因素,反映了摩尼教对中国民间宗教教义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之影响。
第三场报告是宋钻友研究员的《毛履亨日记的史学价值》。日记作者毛履亨先生是一个普通上海职员。自1947年起,他笔耕不辍,坚持写日记长达五十年之久,以一个平民的视角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动的真实而又生动的基层史料,使人对五十年代建国初期愈演愈烈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控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体察,也就是国家以外部力量来支配社会,使社会在逻辑上能实现其后果。宋钻友最后总结指出该本日记有以下几大特点:1、重点突出;2、日记的涉及面较宽,保留了较多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史料;3、关涉诸多人物,描绘了一幅民众生活的瑰丽长卷。据此而论,“文本”的意义总是深嵌于社会之中
午歇之后,下半场首先是王维江副研究员所作的报告,主题为《晚清德语文献中的上海》。该项研究是王维江副研究员即将出版的新著的提要,也是他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王维江副研究员运用多媒体演示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晚清六十年中,各色各样的德国人来沪访游,并留下了种类繁多的感性与真实并存的游记资料。他指出,这些游记资料的价值在于,尽管晚清与上海相关的西文文献浩如烟海,然而德文文献的大规模汇集整理在国内尚属首次,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填补了空白;此外,德文文献中所反映的德国人之中国观,与英美人士的视域有相当差异,从而提供了不同的“他者”观点。最后,德文文献亦可与同一时期的其他西文文献互证补充,为我们充分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供第一手的文献;以关涉上海的德文文献为线索,进而建构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知识。
最后是马军研究员题为《漠视后勤:日本旧陆军的特性》的研究报告。通过对日本左翼史学家藤原彰回忆录《中国战线从军记》的评介,马军研究员揆诸史实,指出日本旧陆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是一支现代化部队,与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相比,日本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并不高。仅仅只能称为“近代化”而已。究其原因,就主观方面而论,大抵是因日军自甲午战争后长期未尝一败,进而陷入盲目自大守旧的怪圈,对现代科技普遍重视不够,迷信轻视物质力量的“唯意志”论。客观方面,日本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甚远,在后勤等诸方面根本无力与美国匹敌。而且,日本长期以来以海洋立国的国策,更迫使其在军事资源配置上长期偏重海军建设,而相对忽视陆军现代化发展。
在报告进程中,全所科研人员对以上五位同仁的研究成果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而深入地研讨。
(历史所 江文君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