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期 目录 (总第114期)
| •现代史• | |
| 对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的接续与超越 ――孙中山晚年褒扬儒学理路试释 | 姜义华 | 
| 民国时期鄂皖赣三省沿江边界调整与江堤维护 | 徐建平 | 
| 抗战时期国统区“抓壮丁”现象剖析 | 冉绵惠 |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律师制度的短暂过程及其历史思考 | 陈 同 | 
| •近代史• | |
| 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轮船案与“商战论” | 易惠莉 | 
| “拯救灵魂”的努力:晚清洗心局、迁善局的出现与演变 | 黄鸿山 | 
|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 | 李志茗 | 
| 论中国近代纸币流通的二维结构 | 陈晓荣 | 
| •上海史• | |
| 薛焕与普鲁士东亚外交特使团 | 王维江 | 
| 略论近代上海同业业规之变革 | 樊卫国 | 
| 反清•抗俄•反帝 ――苏报案英雄形象的建构 | 王敏 | 
| 从“接收”到“重组” ――租界沦陷初期日本当局对上海的经济政策取向 | 甘慧杰 | 
| •先秦两汉史• | |
| 先秦“顾容”礼钩沉 | 凡国栋 | 
| 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的妇女婚姻家庭生活 | 黄爱梅 | 
| 张家山《二年律令》与《风俗通义》中两则案例的对读 | 张朝阳 | 
| 论建国以来出土文献中的教育史资料 | 张传官 | 
| •简牍研究• | |
| 清华简《乐诗》与“西伯戡黎”再探讨 | 刘成群 | 
| “清华简”武王所戡之“黎”应为“黎阳” | 王鹏程 | 
| 利用战国竹简文字释读春秋金文一例 | 魏宜辉 | 
| 也谈云梦睡虎地秦简《魏律》 | 代 生 | 
| 从汉简本《仪礼》看《仪礼》在汉代的传本 | 杨天宇 | 
| •研究与述评• | |
| 城市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毛曦 | 
| 中国史研究的路径:从悖论到理论 ――读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 | 何建国 | 
| 对英美富强之道的新解读 ――评梅俊杰著《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 何建国 | 
| 第四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琴川 | 
| 英文摘要 | 葛鉴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