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5期 目录 (总第115期)
| •中国近现代史• | |
| 非城非乡、亦城亦乡、半城半乡 ――论中国城乡关系中的小城镇 | [美]卢汉超 | 
| 晚清浙江丝茧厘金与地方丝茧市场 | 侯鹏 | 
| 宋耀如与林乐知 | 段炼 | 
| 声望、人缘与地缘 ――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省主席为考察中心 | 陈德军 | 
| •上海史• | |
| 女性,地域性,现代性 ――越剧的上海传奇 | 姜进 | 
| 河道、风水、移民:近代上海城周聚落的解体与棚户区的产生 | 吴俊范 | 
|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水费监管及特征分析 | 樊 果 | 
| 民国时期上海书画家社会生活(1912--1937) | 田一平 | 
| •中国古代史• | |
| “文质”之辩与中国历史观之构造 | 杨念群 | 
| 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初探 | 张勇 曹卫玲 | 
| 忽必烈时期提举河渡司设置考 | 武 波 | 
| 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的身份认同 | 原祖杰 | 
| 明代九边守战与生活用水 | 胡英泽 | 
| 明清以来苏松地区民间祠庙的收入、产权与僧俗关系 | 王健 | 
| 人丁编审废止后的人丁 ――从清后期江浙地区几部《赋役全书》展开 | 薛理禹 | 
| 从“家学”到“显学” ――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和坤专权 | 汤志钧 | 
| •世界史• | |
| 论塔西佗历史写作的批判性 ――以SCPP与《编年史》的文本比较为中心 | 熊 莹 | 
| 苏美关系与战后苏联难民、侨民遣返 | 张在虎 | 
| 英美在对苏东国家出口控制上的冲突与合作(1961―1963) | 刘子奎 | 
| •研究与述评• | |
| 英“加州学派”与18世纪中欧经济史比较研究 | 杜恂诚 李晋 | 
| 近三十年清朝监狱史研究述评 | 陈兆肆 | 
| 英语摘要 | 葛鉴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