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别康桥:我所青年学者江文君参加英中博士研讨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0-04-14浏览次数:74


初别康桥:我所青年学者江文君参加英中博士研讨会

 

    2010年3月18日至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文君助理研究员随团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参加由英国学术院和和社会研究委员会主办的英中博士研讨会。在访问剑桥大学期间,充分领略了拥有800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学府的风采。
    本次研讨会设有两个主题,一是人口动力学及多样性,二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江文君助理研究员提交的论文题目是《战争与都市民族主义:以1937年淞沪抗战为例》,考察辨析了战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进程。江文君博士的的研究被英方评选委员会选入历史组进行交流。参加会议的中国与会者来自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英国的参会者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
    剑桥大学东亚系的方德万教授介绍了剑桥大学的概况。剑桥大学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学院制。剑桥一共有31个学院,大学与学院虽相辅相成,却是不同的实体,在经济上也是独立的。大学是公有制,由国家拨款,而学院则为私有,是独立法人,自谋生路,自负盈亏。大学负责教学,而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学业辅导。几乎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堂、图书馆和宿舍乃至餐厅。这也使得剑桥的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这自然来自于剑桥的学院制。
    漫步剑桥大学校园,人们会发现每所学院都有自己精心修剪的宛若一块块绿色地毯的草坪,各学院的建筑因时代不同而展现出不同风格和特色。碧绿的剑河,倒影清流,两岸垂柳,炯娜多姿。校园四周,林木葱霸,枝叶婆婆,宛如一处处青葱翠郁的公园。
    站在圣玛丽教堂隙望台眺望,“山”形大学图书馆(建于1934年)高高耸立。目前,藏书300万册,享有获得一册英国出版的任何书籍的权利。它收藏有中世纪的、基督教的和近代史的大部分图书。像达尔文的手稿以及威妥玛的中国收藏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亦收藏丰富。
    通过本次剑桥之旅,使本所青年学人与国内外同行为未来进一步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                                  

〔 历史所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