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目录 (总第119期)
| •城市史研究• | |
|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与城市:以清代常州为中心 | 叶 舟 | 
| 天津卫生局裁撤事件探析――清末中国卫生管理近代转型的个案考察 | 路彩霞 | 
| 论1928年上海地区的商会存废之争 | 朱 英 | 
| 在广阔的视野中日渐丰满的城墙面相――中国古代城市城墙史研究综述 | 孙 兵 | 
| •古代史研究• | |
| 汉魏之际徐州的战略地位与归属 | 朱于彦 | 
| 六朝的漕运、地域格局与国家权力 | 张晓东 | 
| 试论刘太后与宋真宗朝史的编修 | 燕永咸 | 
| 明建国前朱元璋集团的军事领导机构及其演变 | 黄阿明 | 
| 明清以来之姓氏与姓氏书 | 虞万里 | 
| “插花地”的命运:以章练塘镇为中心的考察 | 吴 滔 | 
| •近代史研究• | |
| 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对科学认知的演进 | 张 剑 | 
|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炮弹技术和性能优劣再析 | 刘鸿亮 | 
| 疏导与制裁的困境――国民党北平当局的“五.二0”学潮对策研究 | 贺江枫 | 
| •世界史研究• | |
| 试析苏联1930年的农民骚乱 | 谭继军 | 
| 冷战偏见下的“中苏经济攻势”――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认识 | 姚 昱 | 
| 20世纪中期英国空气污染治理的内在张力分析――环境、政治与利益博弈 | 刘向阳 |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
|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历史的书写――1930年代两个主流学术典范的交融会通 | 胡 成 | 
| 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和解――法德模式与中日模式探究 | 高 兰 | 
| •书评•序跋• | |
| 博识通透的历史学家――读《方诗铭文集》 | 熊月之 | 
| 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说法”和“做法”――《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读后 | 刁培俊刘佳佳 | 
| 经验、挑战、回应――丰培德《继往开来一一香港厂商75年(1934--2009))读后 | 张忠民 | 
| 漠视后勤:日本旧陆军的特性――评[日]藤原彰回忆录《中国战线从军记) | 马 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