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10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六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0-07-12浏览次数:15

历史所2010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六

    2010年7月9日上午,历史研究所在会议室继续举行本年度的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会,报告人为池桢和秦蓁,由汤仁泽主持。报告人均来自古代史研究室。
    池桢的报告题目为《“地方国家建设”与“发展型地方主义”:1930-1940年河南宛西地方自治运动》,该报告从起源、过程和特点等方面入手,研究了1930至1940年在地方精英领导下河南宛西地区的地方自治运动,并介绍了目前学界对这场自治运动的研究状况。提出对近现代地方自治运动的评价态度应适度放宽,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认为应从“地方国家建设”和“发展型地方主义”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一事件。评论人秦蓁认为,这项研究对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农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与会者对中外地方自治的研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秦蓁的报告题目为《曹氏家谱研究――从历史学和生命科学的角度验证曹操墓的真伪》,该报告针对现今热点话题曹操墓的考证,从家谱研究的角度为基因鉴定提供基因采集方向。提出由于魏末司马氏并未严厉镇压曹氏本宗,曹操一系的后人流传甚远,大量分布于长江流域,认为安徽繁昌的一支可能性最大。由此得出结论:从正史、地方志、墓碑和当时文集中寻找线索,或能找出可信度较高的家谱,以利于进一步缩小基因采样的范围。评论人池桢认为,这一研究体现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新方向。历史所同仁就文献考证与基因研究的相互映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历史所  陆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