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10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七
2010年9月7日,历史研究所在会议室举行本年度的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会,报告人分别为徐涛、金大陆、段炼、冯志阳和陆烨,由马学强研究员主持。
徐涛的报告题目为《孙中山与上海研究》,该报告首先梳理了已有的关于孙中山与上海的研究状况,随后就孙中山经过上海、居住于上海的情况进行了考证,试图以此探索孙中山在沪居住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原因,并对一些历史认定提出了质疑。总结出上海是孙中山了解国情、汲取营养之地,由于有着舆论平台、可靠的安全性、唯一的不动产和对革命的支持等优势,使他对上海如此留恋。评论人熊月之研究员认为关于的孙中山研究是近代史中绕不过的课题,从勾画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来考察孙中山与上海的关系,待挖掘的地方仍然很多,并具有重要的学术探讨价值。
金大陆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上海文革时期的“野营拉练”》,该报告从野营拉练的缘起、高潮与高潮的退落等方面入手,结合对部队、工人、学生等不同拉练队伍情况的研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说野营拉练是文革运动中的“插曲”、野营拉练与“五•七”指示的关系如何、如何看待《中共上海历史实录》上对野营拉练的评价。评论人汤仁泽老师认为,当年经历过野营拉练的人们仍然记忆犹新,该报告对文革中的一些事件能提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是不容易的。
段炼的报告题目为《上海年画研究》,该报告认为近代上海地区的年画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小校场年画时期、月份牌年画时期、新年画运动时期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分析,总结出近代上海年画的功能经历了驱灾辟邪、祈福纳祥、娱乐审美、商业广告、政治宣传、多元化诉求的演变。评论人冯志阳认为,该报告展示了上海年画从传统到近代的变迁过程,从年画作者、题材、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线索清晰,亲切可感,但需更注重商业力量在这个变迁过程中的作用。
冯志阳的报告题目为《严复与早期〈大公报〉――兼论“通新旧两家之邮”》,从各个时期严复与《大公报》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严英(敛之)结交与严复对《大公报》的青睐、戊戌后的严复与报界、陈黄之争与严复对《大公报》的失望、严英私谊和《主客平议》与“通新旧两家之邮”等各方面的研究,认真探索了晚清尤其是新政时期严复与报刊报界之间的关系。评论人张剑研究员认为,该报告紧贴学术前沿,运用多种文稿等第一手资料,考证细致,论述公正中立,并提出可将报告分成若干篇论文的建议。
陆烨的报告题目为《法租界分类营业管理与中部居住区》,该报告针对近代上海法租界的分类营业管理政策,从其对中部居住区居住环境和街区形态的影响、对文化人居民群体的吸引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认为这一政策是法租界特色街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街区形态和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评论人牟振宇博士认为,该报告不仅研究分类营业制度本身,还将其与住宅区的环境及居民群体联系起来,试图透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揭示法租界独特的人文环境及背后的驱动机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各报告角度独特,观点新颖,引起了与会同仁的热烈讨论。
(撰稿人陆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