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10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八
2010年10月12日上午9时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10年度第八次学术报告会在所会议室举行。袁燮铭副研究员首先作了《苗沛霖史事再考》的报告,指出关于晚清淮北团练头目苗沛霖的研究,学术界已有不少成果。但由于引用资料的差异,对一些基本史实,仍有不同的论述。随后,袁燮铭副研究员就苗沛霖的出身、参加捻军的时间作了一番详细的梳理和考证。张培德副研究员接下来作了关于题为《1933年中国政府为何中止参加芝加哥世博会》的报告,他认为国民政府作出中止参加当年世博会的决定有诸多复杂的原因。其中既有“国难日深,经费困难”,更有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的背景。陈同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男女平等法律地位的确定与近代社会变迁》。他指出清末民初的司法近代化进程,呈现出女权不断扩大的文明化趋势,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是当时历史语境下的产物,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李志茗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从倡节义到兴文教――曾国藩幕府刻书考论》。他指出清代文人历来有编书、刻书的传统。曾国藩依靠其幕府开设官书局,放眼长远,其幕府所刻书籍,不仅以校勘精审,版本可靠著称,传之后世,而且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张秀莉副研究员作了题为《1928年平津挤兑风潮及其影响》的报告。对1928年平津地区的一次银行挤兑风潮作了梳理和考辨。并指出国民政府藉此加强了对纸币发行银行的监管和控制,为统一全国的纸币发行创造了条件。
诸位报告人的发言,引起了同仁的热烈回应,大家畅所欲言。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气氛。
(历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