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10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九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0-11-15浏览次数:18

    10月26日,历史所2010年度第九次学术报告会召开,此次报告会由城市史研究室的同仁向大家汇报近期的研究成果。首先,叶斌副研究员作《绝对权力的虚置:民初政治中的主权与统治权问题》的报告,他首先梳理了民初统治权的来源,分为袁世凯派的“因袭君权论”以及孙中山派的“人民创建论”,这两种理论有主次、显晦之别,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人民创建论”。其后进一步提出“统治权”和“{主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后认为,中华民国的正当性是建立在人民主权论的基础上的,但是在民初政治中,人民主权作为国家的最高绝对权力却一再虚悬。通过“主权”与“统治权”概念的分离,主权所有者的权利被虚置了起来。主权的确立是中华民国一时无法兑现的承诺。随后,何方昱副研究员向同仁们报告了她在美国开始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上海外国儿童生活史研究:以上海美国学校为中心(1912-1949)》,她首先对学界儿童史以及上海美国儿童学校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次对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收藏的上海美国学校档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研究计划,拟以上海美国学校为中心,重点考察20世纪上半叶上海美国儿童的社会生活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生活,包括服饰、饮食、居住环境、交通等方面;第二,家庭生活,包括家庭教育、父母子女的关系与情感联系等;第三,学校生活,包括儿童与教师及同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具体情况、社团活动、假期的处理等。下午,由陈磊副研究员作题为《唐后期江淮城市的发展与衰落》的报告,报告指出,和唐前期相比,755年以后江淮地区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扬州和稍后的苏州、杭州是当时最发达的大城市。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中小城市。这些城市经过历代的城池和道路修建,商业发展繁荣,往来商客频繁,是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战乱、瘟疫和饥荒。它们造成城市人口死亡,经济凋弊,商业停顿,市场关闭,原先的繁荣景象可以突然化为乌有。而城市在重重的打击之下,有些可能一蹶不振,有些则可能迅速恢复并且继续向前发展,对于灾难的种种不同反应促使我们深入探讨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彼此的差异。最后,由张生博士作题为《城市之神:陈化成与上海城隍》的报告,报告指出,陈化成是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其抗击英军、保卫吴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以往相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吴淞之战的考实、陈化成画像的版本与传播,及陈化成的家族史等。张生博士通过对陈化成死难、世人对陈化成的纪念、经元善的“经正集”结社与陈公祠以及进入上海城隍的陈化成几部分的梳理与描绘,探讨陈化成战死后,陈公祠的建立与利用,陈化成被纪念、歌颂、神化的过程,对上海地方信仰、区域社会的影响。
    本次报告会选题新颖,内容丰富,引起了与会同仁的强烈兴趣,大家纷纷发表建议,提出问题,会场气氛热烈。

(历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