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上海史”学者陈正书研究员一年祭》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1-07-13浏览次数:108

    2010年7月28日,著名“上海史”学者陈正书研究员因心脏疾病在寓所去世,享年69岁。这一年来,在悲痛之余,我总想为这位老师和同人写些文字,以示悼念之情。
    1992年8月我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即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不久就与陈老师相识了,他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中等身材,头发灰白,嗜烟,健谈而时带诙谐。当时我正在学术秘书室任职,陈老师有时候会从上海史研究室走过来接听电话,通话之余,就免不了和我这个“小青年”聊上几句。得知我们是校友兼系友,他平添了几分亲切感,有一次甚至还对我谈起了自己的家世。陈正书老师,1941年11月30日生,祖籍浙江诸暨,其祖父似在前清的户部任过职,故而在本乡颇有名望。其父曾是上海一家钱庄的职员。他排行最小,上面有四个哥哥、五个姐姐。据说在解放前他的大哥加入了国民党,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而二哥则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并一度失踪,解放后才带着从未谋面的二嫂从革命根据地回到上海。就此,陈老师曾戏称自己的家庭在两边都有“门路”。
    1961年7月,陈正书老师毕业于上海位育中学,随即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求学。196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第二十五中学任教。1982年5月,在“上海史”元老唐振常先生的引荐下,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史研究室任研究人员。1987年10月起为助理研究员,1991年10月起为副研究员,1998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其间,他还曾担任上海市历史学会、上海史志研究会、上海经济史学会、上海房产经济学会等的理事或会员。自调入历史所以后的20多年间,陈正书老师为实现上海经济史研究的志趣,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真可谓成果累累!80、90年代历史所上海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上海史》、《上海移民史》、《上海外事志》、《上海通史》,等等,他几乎无役不与,确为当时本所上海史研究团队中的一员干将!90年代以后,他为了编纂出版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上海道契》,更是带着铺盖卷长住市房地局档案馆,整日整夜地与布满灰尘的原始卷宗打交道,前后长达数年之久,终于以竟全功。
    我与陈老师有较多的接触是在1995年我考入历史所上海史专业在职研究生之后,其时他正担任上海史研究室主任,除了协助熊月之所长管理上海史科研外,还协助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工作。记得我们这一届研究生的面试程序就是由陈老师主持的,熊所长当时赴德访问,故委托其代为办理。作为任课老师,陈正书老师给我们研究生讲授过“上海租界史”,他从公共租界的土地永租制入手,全方位地解析了近代上海两租界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机制,至今令我获益匪浅。记得其中有一两堂课还是陈老师领我们到上海历史博物馆去上的,他与该馆馆长潘君祥交好(大学同届同学),故获此便利,以便我们面对丰富的展品能更好地理解上海史。陈老师除了授业解惑外,有时也会灌输做人的道理,记得他曾多次对我说过:“知识分子要有骨头,要有硬骨头!”话中之义是不言自明的。
    当时我的学术兴趣主要在上海文化史方面,对经济史则不甚了了,所以与陈老师深层的学术交谈并不多,多数情况是他侃侃而谈,我姑而听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近代上海的粮食史兴趣盎然,由于有连带关系,所以对经济史也开始有了些感觉。特别是今年以来,有些问题还涉及到了房地产,每当看原始档案遇到不解时,不免想到要向他请教,但斯人已逝,不禁怅然!
     2001年末,陈老师光荣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继续耕耘学术。有一年春节,我前往他家拜访,他给我留下了两个强烈的印象。其一是言谈之中他痛感自己年岁已大,精力不济,但上海经济史方面却仍有许多未竟之事,所以热切盼望我们年轻人能有所作为。其二是长期的劳作和过量的抽烟,使其健康大受损害,形容消瘦至极。我只能劝慰他多多保重身体,来日方长。
陈老师对我的最后一次帮助是在2008年,当时我因身患腰椎间盘突出而坐卧不宁,折腾了大半年,真是痛苦不堪。在一次电话中,他推荐我试试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有售的“泰宝通消灵”离子膏药,说其妻当年严重的腰病就是这样贴好的。我半信半疑,尝试之后,竟一周痊愈。
上海史研究就象一条长河,每个行船人都只能行驶一段,陈老师现在上岸了,但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还得把这艘船继续驶下去,既要行得快,也要开得稳。前辈已给我们留下了榜样和铺垫,我们这一代人也要为后辈尽到应尽的责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恩泽延绵,永志不忘!
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索取大于奉献,另一类是奉献大于索取,下面的目录将告诉我们,陈正书老师无疑是属于后一类人……


      陈正书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目录
               
著作、参著类

1、唐振常主编、沈恒春副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撰写第7章之第2节,第8章之第3、4节,第12章,第16章之第2、7节,第17章,第18章之第3节,共7万字。

2、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撰写经济篇第3章“交通拓展与近代上海的崛起”,共6万字。

3、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撰写第10章“东南沿海城市交通发展问题”,共有4.5万字。

4、丁日初主编《上海近代经济史》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
撰写第9章第4节,共6000字。

5、熊月之主编《老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撰写条目共计4.5万字。

6、徐新吾、黄汉民主编《上海近代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1月版。
    撰写第2编,共12万字。

7、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15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撰写第4卷(晚清经济),共40万字。

8、《百年回望――上海外滩建筑与景观的历史变迁》,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与钱宗灏等合著。

           编纂、参编类

9、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30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005年版。
   担任编委,负责钻研、解读、分理、编纂,并撰写《上海道契•序》(1.4万字)。

10、周明伟、唐振常主编《上海外事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担任副主编之一,并撰写4万字。

11、陆文达主编《上海房地产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担任历史顾问,并撰写2万字。

论文、文章类

12、《巴黎的起源及早期形成过程》,刊《外国史知识》1981年第11期,1981年11月14日。 

13、《崇明县〈人物志〉编写专题讨论会记略》,刊《上海史研究通讯》第2辑(总第8期),1983年5月。 

14、《发愤为雄,尽瘁国事――试论爱国主义思想在孙中山革命事业中的作用》, 载上海市历史学会编《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论文集》,1984年6月印。

15、《二十年代上海的企业改革家穆藕初》,刊《上海经济科学》1984年第11期。

1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海经济的写照――〈藕初文录〉简述》, 载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1984年下半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17、《近代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和影响》,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第4期。又载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2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3月版,标题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创立和影响”。
   
18、《旧上海的金融区》,刊《文汇报》1985年8月10日,第3版。

19、《苏联对华三次信用贷款》,载郭加复等主编《抗日战争大事集》,上海社联1985年8月印。

20、《关于“上海公共租界印刷附律”》,刊《出版史料》1985年第4辑,1985年12月。

21、《穆藕初与企业管理的改革》、《荣氏兄弟与申三改革》等文,载莫永明主编《中华民族之改革明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

22、《试论上海近代工业中心的形成》,载上海市历史学会《中国史论集》,1986年11月版。又载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2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3月版。又刊《史林》 1987年第4期,标题为“上海近代工业中心的形成”。

23、《上海租界史上最早的新闻出版法》,刊《史林》1987 年第1期。又载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2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3月版。

24、《国货月报》,载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5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25、《近代上海外资工业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年第1期。 又载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通往世界之桥》 上,1989年3月版,标题为“论上海早期外资工业的起源、发展及性质”。

26、《著名实业家穆藕初》,载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2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3月版。

27、《租界与近代上海经济结构的变化》,刊《史林》1988 年第4期。

28、《““租界与近代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刊《史林》1988年第4期,与熊月之等合撰。
   
29、《注重实学实干的穆藕初》,载许涤新主编《中国企业家列传(第2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30、《从翔实的考订中求索科学的规律――〈1843――1894年上海外资工业概览〉之说明》,刊《档案与历史》1989年第1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89年第3期。

31、《论不同经济形态下开发上海自然交通资源的不同观念》,刊《史林》1989年第2期。 

32、《鸦片战争前上海与香港之历史比较》,刊《史林 》1990 年第1期。又载姚锡棠主编《上海香港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33、《棉纺企业家穆藕初》、《商界闻人王晓籁》,载杨浩、叶览主编《旧上海风云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版。

34、《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载叶树平、郑祖安编《百年上海滩》,上海画报社1990年8月版。

35、《散论人物志的“事信言文”》,刊《上海修志向导》1990年第5期(总第14期),1990年11月。

36、《王晓籁》,载陈祖恩、王金海主编 《海上十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37、《新观点与交通结构质变》,刊《社会科学报》1991年5月2日,第4版。

38、《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评上海部门志资料长编工作》,刊《上海房地产通讯》,1991年5月。

39、《穆藕初》,载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下)》,: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版。

40、《文体有常,变文无方――志体与人物志关系漫谈》,刊《上海修志向导》1991年第6期(总第21期),1991年12月。

41、《论经济形态与自然资源开发》, 载上海社联编《历史•国情•现代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2、《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历史案件――考英商美查兄弟公司上海榨油厂》,刊《史林 》1992年第1期。 

43、《漫谈专业志的专业探源》,刊《上海修志向导》1992年第2期(总第23期),1992年4月。

44、《上一个世纪之交浦江航道之争的历史启示》,刊《史林》1993年第2期。

45、《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内在逻辑机制的研究》,刊《上海研究论丛》第8辑,1993年8月。

46、《爱国实业家穆藕初》,刊《教育与职业》1994年第2期。

47、《近代上海交通的枢纽地位》,刊上海《近代中国》第4辑,1994年5月。  

48、《上海第三产业历史之再考察》,刊《史林》1994年第3期。 

49、《沙逊大厦地基一度使用俄册道契缘由考》,刊《上海房地产志简报》,1994年6月。

50、《奈克、海德生工程――近代东南沿海城市交通网络稳定运转的基石》, 载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8月版。

51、《近代东南沿海交通投资取向之考察》,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1995年第4期 。又刊《史林》1995年第4期,标题为“关于近代东南沿海城市交通投资取向问题之考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1期。

52、《美商琼记洋行用俄册道契租地缘由考》,刊《档案与史学》1995年第6期。 

53、《研究报告:近代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载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蔡星火主编《上海第三产业研究专集》,1995年。

54、《近代上海城市土地永租制度考源》,刊《史林》1996年第2期。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5期。又载《上海建设修志》第38期,1996年。

55、《近代上海经济发展及其特点之研究》, 载唐•贝克、约翰•丁乃时、郭奕勒主编《上海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澳门基金会1996年版。被译成葡文发表。

56、《黄炎培与穆藕初――近代企业界与教育界携手奋斗之典范》,刊《史林》1997年第2期。又载朱宗震、陈伟忠主编 《黄炎培研究文集(1)》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又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史苑英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7、《道契与道契档案之考察》,《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58、《沪港交往源远流长》,刊《文汇报》1997年9月25日,第7版。

59、《近代上海道契产生及其职能消亡的历史过程》,载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1月版。

60、《简评上海道契档案的史料价值》,刊《史林》1998年第1期。 

61、《前车之鉴话“换班”――说说旧上海老字号业主的更替》,刊 《改革月报》2000年第1期。 

62、《橄榄核、万花筒与卫星定位》,刊《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6期。 

63、《租界与近代上海工业的三大支柱》,刊《史林》2002年第3期。又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2 年第6期  。又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1期。又载马长林主编 《租界里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64、《从大历史角度看上海――上海经济史专家陈正书访谈》,《南方周末》2002年12月5日,A4版。

65、《青少年时代的穆藕初》,载唐国良主编《穆藕初――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先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6月版。

66、《30卷〈上海道契〉的四大特色》,刊上海《近代中国》第16辑,2006年10月。
     
点校类

67、熊月之编选《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版。
标点30万字,其中包括单独标点穆藕初著《藕初五十自述》、王晓籁著《王晓籁述录》,
,及与方尔同共同标点的胡祖德著《沪谚外编》。

68、熊月之编选《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
     与方尔同共同标点娑婆生、包天笑著《人间地狱》,共86万字,并独立撰写“前言”。

69、季羡林总纂《传世藏书》,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标点《传世藏书•子库•杂记•清稗类钞》部分,共20万字,并撰写《徐珂与〈清稗类钞〉》一文。
                
通信类

70、《陈正书同志的信》,刊《川沙县志编修通讯》1985年第5期。 

71、《陈正书信件》,载陈侃章主编 《远去归来的昨天》,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