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2011年度系列学术报告之四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1-07-15浏览次数:145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90周年的大日子里,历史研究所在会议室举行本年度第四次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会,报告人分别为徐涛助理研究员和张晓东助理研究员,由陈磊副研究员主持。

    徐涛助理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以笔战枪――辛亥革命之后的孙中山与上海传媒研究》。这是徐涛今年所撰著作《孙中山与上海研究》中的一节内容。他认为,孙中山终其一生对革命宣传一途极为重视,上海是近代中国的舆论中心。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长期生活于上海,对上海这个媒体平台,自然多加利用。报告对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与上海传媒作了全面的探析。评论人段炼助理研究员认为,本文在已有孙中山研究的学术高度上,又有创新,实属不易。徐文中与“上海传媒全面互动”一节有三处分论点,甚至都可以深入挖掘,独立成文。

    张晓东助理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隋朝漕运系统建构与地理格局――以漕仓选址布局为中心的考察》。报告以隋朝漕仓选址布局为研究中心,对隋朝漕运系统建构与地理格局的关系及其中反映隋朝国家政策进行研究,发现隋朝漕运系统的结构不仅和经济地理,也和军事与政治地理存在密切联系。隋朝政府不仅把漕运作为经济统治工具,也利用漕运对南北地域进行战略控制,以运河加强地域间经济和政治联系,借漕仓完成战略预置。评论人叶舟助理研究员高度评价了张文,认为隋朝的漕仓水准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值得好好挖掘的重大课题。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更新,隋朝漕仓的历史面貌越来越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与会同仁针对以上两位研究人员的学术报告,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展开了讨论,氛围十分热烈,促进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