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海军史上最大一次失败。威海一战,北洋舰队几至全军覆没,幸存军官、士兵也在战后被裁汰、解散。对此惨痛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一直以来是军史或近代史研究瞩目的焦点。而较少为人所注意的是,甲午战败后一段时间,清朝仍有重建北洋舰队的计划,尤其在戊戌前后,相继向德、英等国购买多艘大吨位铁甲舰,并将前北洋海军将领叶祖�、萨镇冰等人开复起用,除新购各舰仍归北洋节制外,命“选择朴实勇敢、熟悉驾驶之员,督同认真操练,以为整顿海军始基”①。至1899年,重建的北洋海军已初具规模,拥有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10余艘②,其中“海天”、“海圻”数舰属于二级巡洋舰,为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仅次子“定远”、“镇远”的大吨位军舰,对于复兴海军起到核心力量的作用。故有论者谓这是“海军发展的第二个浪峰”⑦。但在次年,义和团运动勃然而兴,清政府继而对外宣战,八国联军侵犯津京,中国再次面临巨大危机。令人意外的是,北洋海军不仅全程自外于战争,而且其主力舰队联翩南下,加入到所谓“东南互保”的行列中。这段史实失载于《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等海军编年史著,相关情节未得到清晰梳理,而个中原委也值得深入探讨。事实上,在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它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现象,透过这一具体而微的事件,也可以对当时清朝政治和中外关系的特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戴海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载]:《历史档案》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