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个城市社会史的考察》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1-10-28浏览次数:14

    [摘要]  1921年以前,在上海城区中,较之公共租界、华界南市与闸北,法租界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有后发优势。1914年,法租界面积大扩张、城墙拆除、洋泾浜填平,使得法租界与城厢内外、公共租界连成一片;法租界城区规划严格,环境幽雅,人口密度低,地价便宜;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政治上也比较安全。这样,法租界便获得空前发展机会,成为对政治精荚、文化精荚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国民党政治精英包括孙中山、章太炎、李书城等集中居住在这里;宣传社会主义的文化精英,包括中共“一大”实际筹备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也集中居住在这里。法租界俄侨众多的特点,也为帮助中共“一大”举行的吴廷康、马林、尼科尔斯基等外国人活动提供了方便。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使得法租界成为中共“一大”举行的比较理想的场所。

    [关键词]中共“一大”  上海  法租界

    [作者简介]熊月之(1949-),男,江苏省淮阴市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研究。

    [原载]《学术月刊》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