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史研究• | |
| 网络、派系、利益:晚清旅沪同乡文人群体政治活动研究 | 叶 舟 | 
| 民国时期上海公立学校的管理研究――以市立学校为中心 | 施扣柱 | 
| 近代上海法租界地籍办公室及其与法国的渊源( 1917 - 1943) | 牟振宇 | 
| 上海书画名家社会生活( 1937 - 1966) | 田一平 | 
| •古代史研究• | |
| 商周彝铭中神话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最新解读――“析子孙”铜器铭文为中心的考察 | 刘 正 | 
| 是“光武”还是“世祖”?――点校本《后汉书》唐讳锥指 | 季忠平 | 
| 论曹操对豪族的基本策略:以争取为主 | 曾维华 王 冕 | 
| 唐宋之际“五星占”的变迁:以敦煌文献所见辰星占辞为例 | 余 欣 | 
| 田氏九歌堂藏顾亭林致王山史札考 | 秦 蓁 | 
| “香火堂”:血缘的依附与独立――石仓阙盛宗家族1710 - 1850年的住屋史 | 王 媛 | 
| •近代史研究• | |
| 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 | 戴鞍钢 | 
| 民初江苏遍设审检厅述论 | 陈 同 | 
| 文明野蛮话语在清末媒体上的表达与传播――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观察 | 冯志阳 | 
| 国民党军队残部在滇缅边境的活动及第一次撤退台湾始末(1950 -1954) | 胡礼忠 张绍铎 | 
| 国家土地制度与区域民事习惯――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崇明沙田为中心 | 蒋宝麟 | 
| 非常与正常――“文革”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理论范式 | 金大陆 | 
| •世界史研究• | |
| 希腊化,还是罗马化――罗马对希腊文化的模仿、调适与创新 | 陈 恒 鲍红信 | 
| 犹太“隔都”起源考 | 艾仁贵 | 
| •史学理论与综述• | |
| 我们的中国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以台湾地区及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镜鉴的思考 | 胡 成 | 
| 隋唐礼制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 朱 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