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上午,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文献学教授、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参赞卡萨齐(Giorgio Casacchia)应邀来历史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卡萨齐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献学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曾翻译多部中国文学作品,新近著有《汉语流传欧洲史》(与莎丽达合著,学林出版社2011年8月)一书。本次报告主题即为“汉语流传欧洲史”。报告会由王维江研究员主持。
卡萨齐教授首先对中西语言学做了一个初步比较。而后通过列举利玛窦、罗明坚、晁德�等传教士的语言学著作,呈现出西人眼中的汉语和汉字面目。卡萨齐教授认为,汉语具有很强的沟通性与传播性。许多彼此间语言不通的国家可以通过汉语的文字写作、出版书籍来进行沟通,就如汉字在日本、朝鲜、交趾支那和琉球王国普遍使用那样,虽然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各异,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通过文字书写,没有学习过对方语言的人们彼此间却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沟通。卡萨齐教授从自身治学经验出发,指出汉字虽然难学,但却非常优美,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复杂高深。
报告结束后,与会同仁与卡萨齐教授就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传教士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气氛热烈。
历史所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