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第九次系列学术报告会由马学强、王健、田一平三位同仁专题发言,由唐巧天主持。
马学强题为《中西知识对话:从徐汇公学到震旦大学》的报告以徐汇公学、震旦大学为视角,从徐汇公学的地位、震旦初创时期的西学与新学、震旦大学的嬗变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从明末至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社会变迁与近代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认为徐汇公学与震旦大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地位。评论人江文君认为,此项研究在西学东渐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明末以来中西古今之变的探索于今仍有着借鉴意义。
王健题为《清代中期一位江南文士的日常生活:以<张廷济日记>为中心的讨论》通过对张廷济日记、诗文以及金石著作相关内容的分析,结合地方志书,从日常交游与个人信仰两个方面勾勒出清中期一个江南文人的生活实态,以探究当时江南中层文人的日常生活。评论人叶舟认为该报告关注的文人经济问题、民间信仰和书籍流通等方面对今后同仁们的研究有着重要启发意义。
田一平题为《当代上海书法、篆刻大概》的报告回顾了上海当代书法、篆刻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以周慧�、张森等名家的书法、篆刻特色为例,认为当代上海凭借着政治、经济、文化底蕴、人力配置等诸多优势曾在此领域领全国风气之先。评论人王维江认为此报告内容充实丰满,并结合自身回忆,提出七八十年代上海书法界的辉煌和今天的落寞应引起人们的思考。所内同仁对三位研究者的报告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讨论气氛热烈,促进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