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史研究• | |
|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设立与分布 | 吴 恒 | 
| 早期苏北旅沪移民社团的演变 | 张 玲 应聂潇 | 
| 职业与公共参与:民国时期的上海医师公会 | 江文君 | 
| •古代史研究• | |
| 汉元帝儒学治国理念下的财政运作 | 张 捷 | 
| 孙吴时期长江中游的漕运与军事 | 张晓东 | 
| 魏晋南北朝鲜卑民族性观念的儒家化 | 付开镜 | 
| 魏晋易代之际的石苞――兼论政治集团分析范式的有效性 | 仇鹿鸣 | 
| 敖继公《仪礼集说》与清代礼学 | 顾 迁 | 
| 明清以来江南妖术恐慌的衍变及其社会根源 | 徐茂明 | 
| 清代医生的收入与儒医义利观――以青浦何氏世医为例 | 王 敏 | 
| •近现代史研究• | |
| 张謇与清末宪政史知识的译介与传播 | 邹振环 | 
| 正当与失当:清末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再检讨 | 马 勇 | 
| 从新加坡认知中国 | 王维江 | 
| 陶森甲: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双面人” | 戴海斌 | 
| 井上陈政与《清国制纸法》 | 陈 刚 | 
| 清末劝学所督办地方学务述论――以宝山县为个案 | 高 俊 | 
| 为宛西地方自治正名:彭禹廷的“地方主义” | 池 桢 | 
| 异心协力:索薪运动中之民国教员群像――以1921年国立八校索薪运动为中心 | 任 伟 | 
| “党外之党员”――宋庆龄与国共两党关系新论 | 徐锋华 | 
| •世界史研究• | |
| 17世纪初的英日贸易及其失败原因 | 张兰星 | 
| 希腊“自由”观念的历史考察 | 张新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