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至27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法国里昂大学东亚学院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联合主办了“历史GIS学术研讨会”。历史GIS,即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cience),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一种跨学科历史研究手段,主要通过历史数据等的地理信息分析来强化对地区或区域历史地理变迁的认识。在西方史学界,历史GIS已以其独特的“空间、图像、可视化”的超文本历史表述,对传统史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此次学术讨论会为期三天,内容丰富而紧凑,主要围绕“历史GIS”主题展开,对目前学术界备受关注的“历史叙述”、“空间表达”、“城市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历史GIS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史学界的影响;历史GIS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及其实践;如何使用历史GIS进行学术研究。在第一天的研讨中,法国里昂大学东亚学院的安克强教授指出,历史GIS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学术界,一方面归因于西方史学具有重视地理的传统,比如法国的年鉴学派,一向重视历史事件的空间范围和地域性差异的考量;另一方面,归功于上个世纪西方地理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并以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历史GIS”,即GIS在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实践。这些理论性概括,令参会的每位学术同仁耳目一新。第二天,法国里昂大学东亚学院杜珊教授首先以国际项目“视觉上海”为案例,图形结合,演示并阐述了GIS在城市研究中的运用,逐步揭开了“历史GIS”的神秘面纱;安克强教授以“日战时期的上海”为专题,图文并茂,清楚而详尽地展示了战争对人口流动和工厂迁移的影响;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牟振宇博士,分享了他在地籍研究中如何运用GIS的一些经验。对于历史GIS而言,如何处理历史数据是关键。在所有历史数据中,地图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安克强教授和牟振宇博士一起讲授了如何判断地图的可信度和精度,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史学研究;法国里昂大学东亚学院的冯艺老师,则以北京日报为中心,讲解了如何从原始档案中选取材料,如何将这些材料变为可操作的数据。这些案例鲜活生动,又具体深刻,激起了各位同仁的极大兴趣,讨论颇为热烈。在第三天的研讨中,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每位参与者,杜珊教授和牟振宇博士就目前GIS运用颇广的一种软件Mapinfo进行了系统讲解和操作步骤的演示,并与各位与会者一起在计算机上操作,并随时解答了他们遇见的问题。
此次研讨会通过授课、讨论、上机操作等环节使参会者对历史GIS这一西方史学前沿领域有了更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接触到西方史学界历史GIS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了前沿而深邃的理论与方法。来自历史所、经济所、世经所、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近年来,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将国际化视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此次研讨会的筹办,副院长兼历史所所长黄仁伟和历史所副所长王健始终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会议还得到了上海社科院外事处的支持。
历史所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