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怀念沈宏礼老师》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2-11-27浏览次数:172

出生:1941年8月7日,上海
逝世:2010年7月12日,上海

    沈宏礼老师因心脏病离世已经两年多了,但我还是时常想起他。他既非权力在握的院所级领导,亦非著作等身的学界大佬,只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众多普通学者中的一位。虽说是“普通一兵”,但他为历史所、为工人运动史研究做出的贡献是不能被遗忘的。
    1993至1995年,我和沈老师在工运史研究室有过两年的同室之谊。论年龄,他是我的父辈,但对我总是很随和,再加上他那高个、稀发的外貌和我的舅舅有几分相似,所以更添了几分亲切感。得知他原先是俄语专业毕业的,所以我们之间常常聊一些有关苏联历史和文化的话题。其间,我时常和他开玩笑,有时近似于调侃,但他从未有过丝毫的不悦。多年来,我们间的交谈总是毫无拘束,充满了愉快的笑声。记得我刚进工运史室时,曾受命参加沈以行等主编的《上海工人运动史》下卷的撰写工作,那时该书上卷已经出版,我阅读之下,便觉得由沈宏礼老师执笔的有关四一二事变的部分,写的既严谨又具文采,可读性很强,特别是能将复杂的事务梳理得很清楚,那时我就觉得他颇具“才气”。
    沈宏礼老师生于1941年8月7日,1955至1961年先后在日晖中学和共青中学就读初中和高中。1963至1968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求学,毕业后到娄山中学任教。1980年8月调入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现代史三室(即后来的工人运动史室)。1995年以后又从事过所学术秘书和资料室工作。2001年退休。2010年7月12日逝世。
    沈老师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史科目比较爱好,古今中外各类书籍多有涉猎,对中国革命史尤具兴趣,曾读过《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在大学时代,其修的《中共党史》这门副课得到过系里的最高分。1980年调到历史所后,他原以为是搞俄语翻译工作,后来才知道所领导是让他从事工运史研究,他便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一安排。此后,他在沈以行、任建树、姜沛南等老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强化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近百年政治史》等书籍,迅速完成了从外语专业到历史专业的转型,从而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与郑庆声、陈卫民、王仰青、饶景英等老师,共同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所工运史研究室的主力。他撰写的论文《“四•一二”政变前的张静江及国民党右派》脉络清楚,选材精当,论述很有深度,曾被评为1988年历史所科研成果奖。他还凭借自己的俄语优势,从俄文《真理报》中挖掘史料,由此撰写的论文《共产国际、苏联顾问与省港罢工》填补了重要的空白,在纪念省港罢工65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了好评。他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苏联人卡图诺娃撰写的《赤色职工国际与中国工会运动》一文,内容涉及到1920至1937年间赤色职工国际与中国工会运动中许多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若不具备比较广泛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准确翻译出来的。
    我最后一次见到沈老师是在2009年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活动上,我知道他有血脂高的毛病,每年体检总有不少生化指标要超标,于是便上前戏言:“宏礼同志,你这次恐怕又要‘红旗飘飘’啦”。他知道我这是善意的“调侃”,便随之“哈哈”一笑。
     这几年来,历史所的老同人走了不少,告别、悲伤、惋惜、感叹之余,使我越来越相信,死亡对学者来说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如果把学术看做是我们共同付诸青春、精力和生命的万世之业,那么无论是“在”的人,还是“不在”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分离。沈宏礼老师留下的文字,不正可以和我们继续交谈吗……


沈宏礼学术成果要目

1、《赵世炎》,《工人创作》1981年第8期。

2、《秋之白华》,《工人创作》1981年第11、12期。

3、《黄公略》,上海《支部生活》1981年第16期。

4、《赵博生》,上海《支部生活》1981年第16期。

5、《中共“五大”开会日期问题之再探》,载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6期。

6、《赤色职工国际与中国工会运动》(苏联卡图诺娃原撰),翻译,1982年打印稿。

7、《回忆在国民党上海社会局的秘密斗争》,李剑华口述,姜沛南、沈宏礼访问整理,载《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第4辑(总第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上海<流火>月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总第29辑,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9、《我为什么离开中国――马思聪自述》(原载苏联《文学报》1968年3月版),摘译, 载书林编辑部《中外文书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10、《腥风血雨“四一二”》,《上海滩》1987年第4期。又载秦义民编《浦江风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

11、《枫林桥下一英魂――记“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前遭杀害的汪寿华烈士》,与郑庆声合作,《中华英烈》1987年第2期。

12、《“四•一二”政变前的张静江及国民党右派》,《史林》1987年第4期。又载沈以行、姜沛南、郑庆声主编《中国工运史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版。此文获198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研成果奖。

13、《龙大道》,与王林涛合作,载杨福茂主编《先驱者足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14、《三十年代初期社联<现象月刊>简介》,《上海党史资料通讯》1988年第5期。

15、《龙大道传略》,载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编《民族志资料汇编》第3集(侗族),1988年版。

16、《龙大道》,载张义渔主编《上海英烈传》第5卷,百家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17、《共产国际、苏联顾问与省港罢工――纪念省港罢工六十五周年》,《史林》1990年第4期。 又载任振池、刘寒主编《省港大罢工研究:纪念省港大罢工六十五周年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又载沈以行、姜沛南、郑庆声主编《中国工运史论》。

18、《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大事本末》(任建树主编),撰写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19、《上海工人运动史(上卷)》(沈以行等主编),撰写第9、10章,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版。

20、《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科学社会主义百科全书》,知识出版社1993年5月版。

21、《上海工人运动史(下卷)》(沈以行等主编),撰写大事记2万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

22、《传统文化ABC》(朱金元、熊月之主编),撰写条目1.2万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

23、《传世藏书》(季羡林总纂),标点《传世藏书•子库•杂记•清稗类钞》部分,共20万字,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4、《上海邮政职工运动史》(中共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委员会编),撰写2.5万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