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市委副秘书长、社科院院长王战到历史所调研并进行座谈。社科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黄仁伟主持座谈并汇报了历史所2012年的工作情况和明年的工作计划。历史所副所长王健介绍了历史所的基本情况。
王战在参观完历史所重要科研成果陈列,并听取了历史所的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历史所有雄厚的科研积淀,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集体项目成果非常突出,要积极加以宣传,并有意识地向市、区主要领导赠阅,扩大影响。新班子成立以来,“团结一致向前看,聚精会神搞研究”的工作基调很好,要在事业的发展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推动科研。历史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文化。他在市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时候,就用汪道涵同志“事成于思,以文会友”八个字作为中心的文化。历史所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自己的研究所文化。要提倡宽容相处。
在谈到历史所未来科研发展时,王战指出,多年来历史所抓住了上海发展的机遇,陆续推出了《上海通史》、《上海大辞典》、《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确立了上海史研究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城镇化发展和区域发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上海史的研究也要向当代史和江南史上下延伸,特别是要重视对江南史及其相关的漕运、运河史研究。上海文化的一个根源就是江南文化,而江南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江南区域史的角度深化对上海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摆脱外界对上海研究中所谓崇洋和自恋的误解,增强上海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可以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更好地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为上海服务长三角,融入长三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最后,王战指出,历史所作为基础学科的大所,必须在学科发展上下功夫,但同时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历史所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双轮互动”,一方面要善于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炼,另一方面也要善于用学科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解读和分析。他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进一步形成历史所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研究氛围,历史所的科研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黄仁伟汇报了历史所今年以来,特别是新班子到任以来的主要工作:一是力促团结和谐。提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聚精会神搞研究”的工作方针,并得到了大家的充分理解、认同、配合和支持;二是狠抓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国家和市哲社课题的立项、专业核心顶尖期刊的论文发表和国际学术交流。三是拓展学科领域。在继续保持和发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优势外,积极利用与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上海)基地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当代上海史研究。同时,考虑逐步深化对江南史的研究。四是提升应用能力。在学校文化与城市文脉、上海名人研究、上海建筑业志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市有关区委办的联系,充分发挥史学的借鉴功能。
王健介绍了历史所的一些基本情况,特别指出历史所目前的人才结构比较合理,特别是60年代的正高职称比例较高,这在全市史学研究机构中是比较难得的。同时,一批70、80后的青年研究人员成长较快。历史所从2009年起在专业顶级刊物《历史研究》上每年都有1至2篇论文发表,这在上海史学界也不多见。历史所从1979年复所以来,每个五年计划中都有国家或市的重大或重点课题,每年都有国家和市课题。历史所的科研特点是发挥团队优势、重视课题申报、注重成果质量。
座谈结束后,历史所党政领导表示,一定要深入领会王战院长的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史研究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挖掘历史所的研究潜能,特别是认真梳理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尽快实现上海史研究向江南史研究和当代上海史的延伸。
陪同王战院长来历史所调研并参加座谈的有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姚勤华、监查室主任包蕾萍、党群处处长王海良等。历史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邵建、办公室主任张启民等也参加了座谈。
历史所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