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学术思想性质上将文景之治概括和指称为道家政治、黄老政治、老子政治,是自清末夏曾佑首倡以来至今流行的一个观点,但它是一个见道不见懦的有漏之见,漏掉了指导思想、政冶礼乐制度和社告领域的基本事实和儒学存在,因此不能成立。由对春秋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实况和实义省察,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的上层政治变动中,儒家伦理观念依然通行于上下各个人之间,论证儒家伦理社会是其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地基和底子。秦帝国的历史变动及其雯书坑儒并没有颠覆社会的伦常文化结构,没有试图重新改造与铲除这个儒家社会地基,儒家社会依然价值地存在着,汉兴,吏民皆案堵如故,儒家社会继续存在。刘邦称善陆贾《新语》,奠定汉初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儒家率先成为指导思想。“无为而治”是儒道共法,是整个汉初政治的统治模式,这个模式是懦道两家共同参与创造的。以“无为而治”为政治模式的文景之治是在刘邦、陆贾奠定的儒家文治思想基础上,在儒家伦理的地基上,在儒家设计的汉廷札乐制度和以《轻》障士为主体的学官教化系统中运行实施和实现的。文景之冶的政怡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儒道双席位制。黄老之学的首席政治代表.关键和领袖人物窦太后的政治权威,保障着文景之冶政冶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就此人事而言,文景之治是道儒并治。但就“无为而洽”实施的《诗》《书》经艺仁义内容,就文景之治与儒家思想的全面关景综合而言,则当说儒道并冶。
关 键 词:文景之治;黄老政治;儒家社会;《新语》;无为而治
发表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作者简介:罗义俊,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