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超博士在《“大跃进”后的产能过剩与城市工业的增效改革》的报告中,通过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讨论,对改革前三十年和改革后三十年的中国历史做了一个较长时段的比较观察。她指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在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出现。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是中国经济领域产能扩张失衡的深层原因。以下调工业经济增长指标为核心的国民经济调整,引发了“大跃进”之后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激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自始至终成为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筹码,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解雇并遣散城市剩余劳动力是国家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上的首选决策。在国民经济调整后期,伴随着经济增长指标的回升,产能扩张再度回归。这一次国家尝试通过制度性改革,推广临时工制度,以控制劳动力成本的过快增长,但未获成功。在“铁饭碗”的用工制度被打破之前,较低的劳动报酬成为国家调控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手段。
徐锋华副研究员的报告《上海“二・六大轰炸”研究》是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在报告中指出,1950年发生在上海的“二・六大轰炸”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重大事件,是国共两党在上海的最后一次军事政治斗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他从国民党方面的轰炸动机、潜伏特务的存在与否、美方是否参与其事、大轰炸对金融业造成的动荡及央行的应对处理等方面展开详实论述。他强调,当代城市规模日益膨胀、人口愈加密集,极易发生群体性公共安全事件,如何采取最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安定,大轰炸事件具有的现实参考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增强政府应变能力是大轰炸事件留给当代中国的沉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