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所举办“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4-06-07浏览次数:2

    2014年5月27日至28日,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法国里昂东亚学院主办,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协办的“法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三山会馆举行。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主任马军主持,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健、里昂东亚学院柯蓉(Christine Cornet),以及三山会馆管理处主任王树明分别致开幕词。来自法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40多位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法租界的发展与近代上海城市变迁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一、 大视野、大时代之下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周武的《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论述了两界共管与法租界的独立、公董局与法租界治理体系、西区开发与上海的摩登时代三个问题,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历史所李志茗的论文《上海早期英法租界:制度视野下的比较分析》对早期两租界的形成问题不仅作了详细的阐述,而且从制度的视角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暨历史研究所的陈珏以《上海史中的汉学与汉学史中的上海》为题,从汉学史、物质文化、西学东渐三个学术聚焦点来观察上海史,为法租界的研究提供一些背景的参考资料。历史所马军的《铁门续曲(1937年11月-1946年1月):以上海南市华法交界处为主线的考察》一文,探讨了上海沦陷后南市华法交界处的数十道铁门对南北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复杂影响,以及各方为最后拆除铁门所做的努力。。历史所江文君的《战时上海南市难民区》一文,叙述了法国天主教会的饶家驹(Robert Jacquinot de Besange)神父设立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保护难民、与日方交涉的过程。此外,他还比较了上海、南京两地安全区的异同。

二、军警和司法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江天岳的《“拓垦者”与“保护神”的传说:法国首任驻华舰队司令卜罗德与上海法租界》一文,对卜罗德(Auguste-Léopold Protet)来华作了多维度的考察,指出其所谓的“保护神”和“拓垦者”形象均建立在法国对华殖民扩张的棋局上。该文也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外初交之际冲突与融合共生并存的历史风貌。里昂东亚学院侯庆斌的《问题、史料与方法: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1869-1931)研究的若干思考》指出了目前学界由于史料方面的局限,即对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的研究相对充分,对法租界会审公廨的研究则非常滞后。该文基于法国外交部的档案资料,在史料、问题意识、研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里昂东亚学院的柯蓉以《服役于上海法租界的越南警察(1906-1946):被服、安居、保健与教育》为题,论述了1907年越南警察开始定期服役于法租界后“融入”城市的问题。法国当局而为了吸引更多的越南人加入法租界警察部队,还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保健和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晓明的《上海法租界越南巡捕研究》与柯蓉的论文有着相近的研究旨趣和路径,可以相互参照。

三、 居民与市政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牟振宇的《开埠初期上海法侨人口、职业及社会网络(1842-1875)》指出,法侨对于法租界市政制度的创建和城市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上海城市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里昂东亚学院谭欣欣的《秩序与意外:历史图片、图表和GIS地图中的上海法租界公共交通安全情况(1908-1937)》一文,通过图表和GIS地图等手段分析了1908至1937年间界内有轨电车发生意外的原因,评述了法租界公董局为改善公共交通安全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当地居民的反应。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岳钦韬的报告《法租界高架铁路的规划与废止:兼论上海城市周边铁路路线的形成》,指出近代上海的铁路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其原因是包括法租界高架铁路在内的淞沪、沪宁、沪杭甬等城市周边铁路是在中西双方围绕租界扩张的抗衡中形成的,而很少是出于工商业和港口发展的内生需求。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陆烨的报告《市政抗捐运动与上海法租界市民团体(1919-1937)》认为,法租界华人全境型市民团体兴起于五四运动时期,而抗战前法租界市民团体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市政捐税在法租界城市政治中的重要影响,也反映了法租界社会的特点和近代帮会在城市政治中的作用。

四、 浸润“法兰西”文化
    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许洪新的论文《论租界时期今思南公馆街区文化特点:上海法租界核心地块一居住街区的个案研究》指出,思南公馆街区是法租界当局精心打造的新核心地块中的一个高档居住区,成为“东方巴黎”中最具法兰西精气神韵的代表性城区。研究其历史文化对认识法租界和上海城市文化中不同类型城区的特点很有意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刘华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法文旧书介绍》,对由该馆收藏的79本上海通志馆遗留法文旧书的进行了介绍,对其中部分图书上的藏书章也作了梳理,为这批图书的渊源和流转情况提供了佐证。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张剑撰写的《“乙酉学社丛书”翻译出版与影响:兼论知识人在战时法租界的困窘与出路》一文,详尽解析了抗战期间科学类书籍“乙酉学社丛书”的翻译和出版情况。历史所段炼的论文《战时上海的钱币集藏活动:中国泉币学社在法租界》,梳理了抗战时期在上海法租界成立的中国泉币学社及其高水准的学术活动,从侧面说明了战争环境对上海文物集藏活动的作用。

五、 中法连线:里昂分会场会议录像
    5月28日下午,上海主会场还播放了5月22日里昂分会场的录像。会议由里昂东亚学院刘�、蒋杰主持,里昂东亚学院王钰花(Fleur Chabaille)发表了题为《上海法租界与天津法租界的扩张:用连接或比较方法来分析它们的过程及方式(1861-1937)》的报告。她通过展现这两个类似的、具有代表性的租界历史,来展示租界扩张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空间拓展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它们的成功经验与遭遇到的障碍。巴黎政治学院徐�提交了《东南互保还是帝国竞争:庚子事变时期上海法租界的防御,1900-1903》一文,他认为东南互保一方面表明了自太平天国以来南方地方实力派的兴起以及国家行政的军事化,但另一面则是各国列强借口“东南互保”屯兵上海,以致各方对上海地区和长江流域控制权的争夺进一步激烈化。里昂东亚学院蒋杰所作的《法租界会审公廨、警务处与薛华立路的开发(1900-1939)》,以薛华立路的修筑和会审公廨大楼、警务处大楼的建造为主线,重构了该街区的开发史,分析了公董局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了它在法租界和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里昂东亚学院赵伟清以《政治与民族敏感性:上海法租界的电影审查(1927-1943)》为题,研究了法租界电影审查制度的起源、变迁以及其运作模式和采取的措施,从而探讨了电影审查与电影文化的关系。
   此后,中、法双方通过网络通讯软件Skype展开了热烈的对话交流,双方对以上报告发表了诸多见解,法方还展示了其学习、工作场所的实景。

    最后,马长林、许洪新、冯绍霆、柯蓉、周武、马军从各个方面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评价与展望。本次研讨会在使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采用新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法租界专题讨论会,不仅标志着法租界史与上海城市史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展示了一支日渐成熟、能熟练运用法文资料的青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