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史研究 | |
| 江南子城的形态变迁及其筑城史研究 | 钟� | 
| 清代十三行时期的原型买办研究 | 张晓辉 | 
| 变迁中的困境:近代天津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信用初探 | 冯剑 | 
| 近代江南士人社群交往网络的营建与运作                   ――以南社为中心的考察 | 吴强华 | 
| 古代史研究 | |
| 汉唐经营西域目的比较 | 李锦绣 | 
| 从王化到民时:汉唐间敦煌地区的皇家《月令》与本土时令 | 余欣 周金泰 | 
| 论因明学史上的一次僧俗之争 | 沈海波 | 
| 庇佑“敌国”:明代江南地区关羽信仰的传播 | 包诗卿 | 
| 从“虚报”到“冒销”:乾隆朝乌鲁木齐粮石采买冒销案探析 | 方华玲 | 
| 再论清中期萍乡外来移民的入籍 | 凌焰 | 
| 近现代史研究 | |
| 略论唱片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 葛涛 | 
| “Bicycle”的中文译名:概念史角度的考察 | 徐涛 | 
| 黄遵宪集外禀文一则考释 | 谢仁敏 | 
| 国语统一视野下近代边疆民族语文教育思想述论 | 崔明海 | 
| 政治博弈与制度异化:1928年奉系政权的重建 | 佟德元 | 
| 抗战前中日国交调整的最后尝试与失败 ――1937年日本儿玉经济使节团访华研究 | 王萌 | 
| 论英国侵略西藏中的谍报专家诺布顿珠 | 梁忠翠 | 
| 史学理论・书评 | |
| 马克•布洛赫 ――一个肖像 | [美]魏斐德 | 
| 结构与历史:马歇尔・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 | 陆启宏 | 
| 国族符号、“自我东方化”与国族想象         ――读杨瑞松《病夫、黄祸与睡狮》                                            | 周游 | 
| 至大之苦与至大之善 ――读叶汉明编著《东华义庄与寰球慈善网络――档案文献资料的印证与启示》 | 宋钻友 | 
| 英语摘要 | 葛鉴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