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举办2014年度第八场系列学术报告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4-11-14浏览次数:141

2014117,历史所举行第八次学术报告会,当代史室的高俊副研究员和张生博士与所内同仁分享了最近的研究心得。

高俊副研究员的报告是《清末宝山县学事档案研究》,该报告内容是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成果,高俊认为,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荦荦大者。科举废除后,清政府在中央和地方陆续设置各级学务管理机构,此类机构均非旧制因袭,属于改革中的制度创新。1906年5月,清政府在县一级设立劝学所作为督办地方学务的专门机构,并将地方教育研究团体统一改组为教育会以辅佐劝学所工作。在随后开展的各项具体学务活动实践中,劝学所和教育会彼此权限分工更趋明确。1909年,学部对原劝学所章程进行修订,并在府一级设置劝学所,以此为标志,中国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得以基本确立。本课题通过勘校和梳理清末江苏省宝山县于1907年至1912年汇编的历年“学事一览”,包括学务公所、劝学所、教育会职员架构及职务分工,初等、中等、实业、师范、女子学堂的调查及整治明细,县视学日记,私塾改良报告,地方官、绅、商、学往来函牍,历年经费决算等档案,凡6类19种,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该资料的编纂者为袁希涛、王钟琦、吴邦珍等地方学务活动的主导者,这些档案在编制之初,已在扉页注明为“非卖品”,故而未能进入出版流通渠道。由于宝山县江苏省的教育模范县,主持宝山县学务活动的人士许多后来成为教育界的翘楚,如民国初年出任教育次长及代理教育总长的袁希涛,宝山经验也因之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通过对宝山县学事档案的梳理和研究,对于研究清末民初的地方教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张生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老教师教新学生,新教师教老学生”――双百方针、反右运动之后的上海历史学教研》,张生认为,1958年,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来沪调研,从1月6日至1月16日短短十天时间,他先后召开经济学界、法学界、新闻界、文学界、哲学界、出版界、电影界、教育界、历史学界等九次座谈会,与上海社会科学各方面负责人和学者进行广泛接触,听取意见,交换看法。在历史学座谈会上,高校历史学工作者主要反映当时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老教师教新学生,新教师教老学生”,即一、二年级的古代史中世史多为老教师教授,而三、四年级的近代史现代史又多为新教师讲授。这也是反映历史研究与历史学教学特征的。

    报告人完成报告之后,评论人叶斌、何方昱、蒋宝麟等同仁应邀发表相关评论,与会同事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