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协办的“上海都市人文遗产研究现状与展望”研讨会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举行。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文物局、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单位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上海都市人文遗产研究与保护”主题展开研讨。本次研讨会由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马学强研究员主持,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王健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专题发言和圆桌讨论三个部分。 在主旨报告中,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熊月之研究员从上海城市社会发展史的角度,重点对近代上海的人文遗产及其类型进行了梳理与展示;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论述了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和特点;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朱敏彦教授从地域文化角度,介绍了上海名人故居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问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刚研究员从上海对于中国革命重要性的角度,讲述了上海革命遗产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上海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潘君祥研究员阐述了沙船航运业对于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性,并呼吁这一珍贵文脉亟待宣传与传承;上海市文物局文物处李孔三处长从文物专业角度,论述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与博物馆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马学强研究员讲述了本团队的成立经过,介绍团队成员的构成特点及今后几年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内容。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发言) 在专题发言中,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钱宗灏教授介绍了近代历史上流亡白俄给上海留下的音乐与芭蕾两大文化遗产,并以此论述俄国侨民对上海人文遗产的影响;上海博物馆何继英研究员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上海著名古镇青龙镇的历史变迁,并评价其在上海史研究中的地位;创新团队成员、同济大学博士后万勇教授从近代上海城市功能的空间演进的研究角度,从城市肌理的整体空间上论述上海文脉的渊源及特点;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刘杰教授讲述了著名外侨福开森在近代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各种活动,总结了他带给上海的影响和贡献;创新团队成员、上海社科院牟振宇副研究员以法租界工程师邵禄的生平和经历为例,提出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应重视工程师的研究;创新团队成员、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何方昱副研究员通过对上海美童公学与近代美侨社区建立的介绍,探讨美国侨民为上海城市人文遗产留下的财富。创新团队成员、复旦大学史地所邹怡副教授通过对日本工业遗产保护的进程与现状的详细介绍,总结上海城市人文遗产保护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着“都市”、“上海”、“人文遗产”等相关论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并就学术机构、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在都市人文遗产研究保护领域中承担的不同角色以及担负的不同责任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体现本次研讨会跨学科、跨专业,以及学术与现实高度结合的特点。 (陆烨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