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上午,史林讲坛第二讲在上海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大会议室开讲,由美国著名中国历史学家周锡瑞(Joseph W.Esherick)教授作“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的报告。周锡瑞教授是美国中国近代史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197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曾执教于俄勒冈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周锡瑞专注于19和20世纪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运动,迄今已出版多种著作,其中,《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曾获费正清奖(1987)和列文森奖(1989)。
周锡瑞首先介绍了为何对1943这个年份产生兴趣。他表示,自己的学术生涯一直都在关心革命、社会运动、起义等,关心革命力量的暴起与旧政权的崩溃。在研究辛亥革命时,他联想到了1945年前后中国政局的大变化。而聚焦于1943年,则是因为周锡瑞在40年前编过美国外交官谢伟思的《Lost Chance in China》,他在1943年即谈到了国民党统治的衰落和中共的强大。同一年,日本开始执行打通大陆的“1号作战”,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矛盾丛生,到1944年,国民党的危机已经很明显了,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之前一年,看看危机的起源在哪里。
周锡瑞关注的整个世界的1943年,并不局限于中国。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已经发生转变,在北非和太平洋,战况也在好转;共产国际解散,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有了一个转变。在中国国内,中共的研安整风运动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权威高度集中;不平等条约被废止,促使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他自己很得意,却在国内外饱受批评;宋美龄成功访美,造成轰动;1943年,新疆被收回,也被蒋视为外交上的大胜利。
最后,周锡瑞用了很大篇幅讨论开罗会议。他认为,1943年的开罗会议,蒋介石作为大国领袖与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这在战前是不可想象的。开罗会议主要是罗斯福为了给蒋介石面子,因为他需要中国在亚洲大陆拖住日军,不让他们投入大量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但丘吉尔对缅甸和亚洲都没有兴趣。开罗会议没有英文记录,显示出敷衍的态度。英美不愿意分兵缅甸,也使会议陷入僵局。最终是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承诺出兵东北打破了僵局,他的战略眼光使罗斯福和丘吉尔十分佩服,也反衬出蒋介石的目光太局限。周锡瑞认为,蒋介石之所以未能理解全球战略局势,与他没有带宋子文去参加开罗会议有关。而宋子文之所以没有参加会议,是因为在撤回史迪威的问题上,蒋介石在最后关头转换心意,引发了两人的矛盾。从这一点,也可以窥探到蒋介石政权的决策结构:他任人唯亲,经常在最后5分钟转变心意的领导方式,使他的失败在当时已经有迹可循。
周锡瑞从一个时间的横剖面上,对中国的历史做了一个小小的探寻。而对这一问题的研讨班成果,也将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