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创刊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05-15浏览次数:13

《上海学》由上海社科院近代上海史创新型学科团队主办,周武研究员担任主编。第一辑和第二辑日前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本以上海学命名的学术集刊,旨在从通贯整体的角度关照、解读和诠释上海,力求宏观而又具体、系统而非琐碎地探讨上海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三者递嬗的内在渊源与历史脉络。一方面从细节、局部、碎片的研究和分门别类及其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内核”,从而更完整更立体地呈现上海城市的兴起、发展、困顿和转型的历史,呈现上海城市变迁过程中的变与常,以及变中之常和常中之变,呈现上海城市的外在风景和内在风景,呈现上海的“城市生命”、城市精神、城市气质,以及由这种精神气质化合而成的传奇性魅力;另一方面尝试通过“科际整合”和“视界融合”等手段,放宽和拓展“历史的视界”,在上海研究中,引入区域的视野、国家的视野和全球的视野,即把上海城市变迁放到区域(江南)、国家和全球的整体变迁格局中加以考察,从而更准确更具深度地揭示上海城市变迁的动力机制、约束条件和空间规模,揭示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化商业流通网络和知识传播网络的形成、延伸与拓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所累积的巨大的城市能量和无远弗届的吸纳与辐射能力,进而揭示上海之于区域、国家和世界的特殊意义。

集刊每年出版两辑,每辑40万字左右,设有以下几个栏目:

特稿:以上海学宏观综论为主,兼及上海学理论与方法研讨方面的论文;

圆桌对话:主要围绕上海学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以笔谈形式为主,亦发富有深度的学者对话与访谈;

都市人文:侧重发表上海城市历史与城市文脉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兼顾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研究;

当代聚焦:集中探讨当代上海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包括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等)、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新视界:着力倡导从新的视野、新的理论方法研究上海城市变迁,以及上海与国内外大都市之间的比较研究,为上海学拓展新的视界;

新史料:发掘、整理、汇刊上海学新史料,为上海学累积更丰富的史料库存;

书评:推介并评论海内外上海学最新著作,推动海内外上海研究的互动、对话与交流。

上海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显学,也是一门内涵和外延极其浩瀚深广的学问。因其方兴未艾,所以可以开拓的研究空间巨大;因其浩瀚深广,所以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所能穷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上海学应当成为一种共业,一种共同的学术事业,竭诚欢迎海内外上海研究同行和我们一道,致广大,尽精微,合力把这本集刊办好,共同推进这一共业。

 

 

附:《上海学》目录

 

第一辑

发刊词          

特稿

论上海城市转型        

上海走向海上:�河�港市到�洋深水港的�展例�            �石吉

圆桌对话

当代上海研究愿景畅想与展望                         徐锋华  整理

对当代史研究的期望   王家范

当代上海学研究的三点希望  沈渭滨

构建上海“新海派” 丁凤麟

把被淹没、被遗忘的故事展现出来 马长林

当代史研究要防止“碎片化” 冯绍霆

集中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许洪新

要突出特定时代的特色   戴鞍钢

都市人文

仙乐舞宫:老上海一家娱乐企业的简史       

民国时期上海对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         施扣柱

上海摩登时代的消费、市场与文化网络构建      

学术与工商的聚合和疏离

──中国数学会在上海               

当代聚焦

文化的疏离与文化的融合

――徐、刘以鬯比较研究        

“西式中国风”的大众化

――日本游客的上海印象变化和上海的旅游城市化 [日]岩间一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出版         李志茗

新视界

上海外国租界工部局的起源与合法性问题     

“上海中外官绅”与“东南互保”

  ――《庚子拳祸东南互保之纪实》笺释及“互保”、“迎銮”之辨    戴海斌

抗战时期上海“虹桥――徐家汇军事区”研究(1937-1940        

新史料

商务印书馆董事会议录(一)     周武  陈来虎  整理

中国科学社学术评议与奖励来往信函(选录)   王戴香  张剑  整理

书评

重访摩登上海:以情感的方式     唐小兵

文化与消费

――读《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冯志阳

以微观研究呈现宏大历史

――评《高郎桥纪事:近代上海一个棉纺织工业区的兴起与终结》    

上海公共租界治理:制度及其变迁

――《上海公共租界城市管理研究》读后     李志茗

微观的发现和空间的发明

――略评《重构文艺机制与文艺范式》      张兆成

 

第二辑

特稿

论上海文化的三重构造      

赎买二十年与资产阶级身份

――1957年有关私营工商业改造的一场争论   [法]萧小红

圆桌对话

城市史回望与新上海史书写       李丹丹  陈来虎  整理

都市人文

清末上海教育改革研究       施扣柱

兰心大戏院研究的可行性   [日]大桥毅彦著  赵怡译

兰心大戏院与中国音乐

――通过中外报刊检视中西音乐交融的舞台形象   [日]赵 

金兆梓及其史学    李志茗

当代聚焦

周璇:“何日君再来?”

――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里的传统、政治和意义[丹]史通文著   张�译

谷超豪:纠缠于学术与政治的数学人生          

1950年代“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初探         

新视界

“东南互保”究竟有没有“议定”约款?    戴海斌

地方精英与地缘纽带

――论上海的难民救助(1937-1940)   [] 冯艺著    蒋杰编译

在法律与社会之间: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地位和作用       

新史料

商务印书馆董事会议录(二)     周武  陈来虎  整理

上海外国租界《1854年土地章程》新译      叶斌  译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藏工运史口述资料目录   段炼  整理

书评

印刷、消费与近代上海的都市化

――评《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解读近代东亚的历史

――读《上海网络与近代东亚:19世纪后半期东亚的贸易与交流》 冯志阳

戏曲史镜像中的晚清北京文化与政治生活

――评《清代燕都戏曲表演与政治文化(1770-1900)》   张国义

                                       (《上海学》编辑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