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阳博士首先从“庚子救援与江浙丝商”讲起,认为在庚子救援这场规模宏大的救援行动中,江浙丝商起了主导作用。进而介绍江浙丝商在上海地方慈善事业中的地位,指出除了老城厢区域以外,开埠以后的新兴城市化区域,包括上海租界区域和闸北“通商场”区域,江浙丝商都在其中扮演了领袖角色。在上海义赈界中,江浙丝商同样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丝业会馆赈所是最早实现了日常化存在和发展的赈所,作为丝商出身的施善昌、施则敬父子长期以来都是上海义赈界毫无争议的领袖人物。江浙丝商能够在近代上海的慈善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其拥有巨大财力,而这些财富主要来自于近代上海以蚕丝贸易为主的出口格局。
评论人叶舟博士认为这个研究在朱浒义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指出了丝商群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建议对这个过程作出更为细致、具体的挖掘和展现。叶斌副研究员针对茶商、上海本地慈善家在近代上海慈善界中的地位,及其与丝商的关系提出了问题;沈洁副研究员认为报告显得过于枝蔓,建议集中笔墨将丝商在上海慈善事业中的作用进行更为细致的呈现,同时注意慈善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戴海斌副研究员指出,若将解释面仅仅限于乐善好施,意义不大,能否从这些商人的关系网络,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勾连进行阐释;张剑研究员也强调,论文需要对具体的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呈现。冯志阳博士对此进行了一一回应,表示这个报告只是先勾画出一个轮廓,以后将对这个过程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