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党总支第二支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6-06-01浏览次数:161

    “两学一做”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员当中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我们应当加强学习。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与科研工作努力的方向

    我们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本职工作就是做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开始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当中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其实也就是人文学科研究或者说是文科科学的历史作用还是高度评价的。同时,他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在解决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这些也都是客观的评价,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比如在历史学领域,建国以来出生的学者缺少大师的产生,而形成专家时代的繁荣,这方面尚需要等待时代的进一步酝酿,也需要我们自身的进一步努力。

二、时代的特征与治学的规划

    作为历史研究学者,我们知道,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近代的中国经历了动荡的转型,却刺激了人文思考的深入和一批人文大师的产生。正如习近平书记所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因此,科研工作者努力成就的空间很大,也存在着历史机遇。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也对知识分子提出了很高的期望: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个人如何完成这种”使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在历史学研究中也是有所反映的,比如中国经济崛起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开放史和全球经济地位的思考,中国的海洋崛起也刺激了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的产生发展。关键是我们如何结合热点思考,使历史研究的课题选择有意义。史学前辈陈寅恪先生指出历史研究选题的标准是“国计民生”,紧抓这一标准也是其学术研究取得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作为史学研究的后辈,我们更应该坚持这种高尚的准则,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思考。

三、坚持原则与学术创新

    在报告的末尾部分,习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在坚持领导的同时,也提出为学术自由发展保持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
习书记还指出:
    “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这些思想都值得我们重视。以便指导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既不要走错了路,也不要背上过度沉重的思想负担,还是要把自我约束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张晓东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