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史学研究学术重镇再展新篇: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以历史学科体系融入话语体系建构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6-08-19浏览次数:119

 

■本报记者 李小佳
  对于研究上海史的学者来说,由上海社科院熊月之研究员主持编撰的15卷本的《上海通史》,是不可不读的参考资料。记者近日获悉,由熊月之领衔的30卷本新修《上海通史》眼下正在制作中,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初稿。此举将为上海史学研究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年前,正是在“向科学进军”口号的鼓舞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成立,成为全国最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研究所之一。1959年,该所并入上海社科院。初创时期的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汇聚了李亚农、周予同、杨宽等一大批史学大家。改革开放后,在方诗铭、汤志钧、唐振常、熊月之等著名学者的推动下,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迎来了“黄金时期”。一大批成果纷纷面世:《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等至今在学术界仍有重要影响,甚至成为一些海外中国学研究者的重要史料书籍;15卷本的 《上海通史》、《上海大辞典》、25卷本的 《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等一系列书籍,展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对未来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史学界而言,如何承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如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支撑,无疑都是不辜负时代的重要内涵。以上海史研究为例,在原有基础上,近些年来衍生出革命史、经济史、制度史、文化史、教育史、器物史等专门史研究,填补了之前的研究空白。而从上海史的纵向和横向拓展,又形成了两个学科新增长点――以上海为主体的中国当代史和以上海为圆心的江南史。研究历史不是为了沉迷于过去。“未来要以上海史为主干,建设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历史学科体系,以此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黄仁伟说。

来源:《解放日报》2016年8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