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致辞:中国史学研究的光荣与梦想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6-08-28浏览次数:1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提出并形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17日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任务。这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中国史学界的使命担当。
    中国史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与中国史学的光荣传统有很大关系。与此同时,在实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复兴的梦想中,中国史学也肩负着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8月23日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这段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历史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而且为史学研究积极投身“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第一,史学研究要有时代高度和宽广视野,发扬司马迁提倡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优良传统,以历史研究为媒介,打通中国与世界,打通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二,史学研究要有宏大的历史观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把当今发展中令人困惑的疑难问题,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放在科技进步、制度昌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之中,以史学的通达、包容与智慧开导人、激励人、启迪人,以充分发挥历史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第三,史学研究要坚持正确导向,在坚持实事求是和公正客观的前提下,明辨是非、分辨美丑、扬善抑恶、匡正祛邪,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影响,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理性进取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第四,史学研究要充分发挥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自身的学术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自身的精湛学术研究成果,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史学研究学术重镇,有着引以为自豪的光荣历史与优良传统。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以精湛的学术研究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大都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是一个经过了甲子轮回的老所。令人钦佩的是,这个老所并不老,始终焕发着青春和活力,始终焕发着学术坚守与学术创新的朝气。

(李捷,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社长,本文为作者在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原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