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 
承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 
会议时间:2016年11月12日―13日 
会议地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2号楼5楼2号会议室 
  
11月12日 
  
8:30本地学者报到(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2号楼5楼) 
  
开幕式  9:00 
主持人:赵  婧(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致  辞: 
王  健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江文君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副主任 
  
与会者合影  9:15 
  
*每位学者发言15分钟,每场讨论20―30分钟。 
  
第一场 1930年代的政治人物 9:25-10:30 
主持人: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陈红民(浙江大学历史系) 
1936年的蒋介石 
孙  扬(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青年孔令侃的抱负与实践――以南尖社为中心的考察(1936―1939) 
段  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36年前后的宋庆龄 
  
茶歇  10:30-10:50 
  
第二场  三四十年代的地方社会  10:50-12:10 
主持人: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近代江苏地区性社会形态差异臆说 
康武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间地带的抗战活动――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在皖北地区的活动 
贺江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通敌与抵抗之间:1940―1942年阎锡山政治选择的历史考察 
马 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她才是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外国人 
  
午餐(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 
  
第三场  1930年代的上海  13:30-15:00 
主持人:陈红民(浙江大学历史系) 
  
李云波(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八一三抗战期间上海汽车动员机制问题探微 
施扣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三十年代的奖助学金与上海城市社会 
江文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万众一心:自由职业团体与近代上海的民族主义实践(1927―1941) 
陈  晔(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 
1930年代的海派画家 
  
茶歇  15:00-15:20 
  
第四场  三四十年代历史诸面相  15:20-16:50 
主持人:陈  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卡洛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 
战争之伤:西班牙与中国的国际医疗志愿者(1936―1949) 
(Wounds of War: International Medical Volunteers in Spain and China, 1936-1949) 
赵  伟(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1930年代国民党执政的决策过程及评价 
张  剑(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界在1936年 
周山仁(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身体民族主义:从清季“东亚病夫”到1930年代的体育救国运动 
  
晚餐(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 
  
  
11月13日 
  
第五场  三四十年代的经济  9:00-10:30 
主持人:江文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贾钦涵、皇甫秋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抗战全面爆发前蒋介石的经济备战思想 
朱佩禧(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36年日本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张秀莉(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法币在全国的推行研究 
曹嘉涵(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美援外交与国内政治:抗战时期中美易货借款再探 
  
茶歇  10:30-10:50 
  
圆桌会议  10:50-11:50 
主持人:张  剑 
引言人:卡洛斯、康武刚、孙  扬、陈  同、蒋宝麟、江文君 
  
午餐(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