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首先由池桢评介《史记》的三种英译。池桢近年来极力推动英译中国古代历史经典的翻译与研究工作,个人已出版多部英译中国历史名著,并与国外知名出版机构与学术机构取得长年合作关系。此次,他通过自己观察与实践,对英语世界几十年来对中国历史经典的翻译历程进行大体介绍,并详细评介《世纪》各种英译本的情况,以及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蒋宝麟的报告题目是《消褪的激进政治与多元城市社会:1927至1937年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他对个人近期以来关于近代上海城市与民国政治关系的系列研究做了一些介绍,从机构沿革、内部权力结构、党政关系与民众运动与城市社会的关系等各方面系统考察1927至1937年间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
李志茗的报告题目是《赵凤昌的幕僚生涯》,这是他研究赵凤昌及《赵凤昌藏札》的最新成果之一。赵凤昌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在清末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具足轻重的作用。李志茗研究员对赵的个人生平与幕府生涯进行详细的梳理,并分析他为何能在清末东南政局中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
沈洁的报告题目是《1920年代地方力量的党化、权力重组及向“国民革命”的引渡――以奉化〈张泰荣日记〉为中心》。《张泰荣日记》是民国时期浙江奉化县小知识分子张泰荣留存的一份日记,去年整理出版,沈洁曾参与整理。她通过张的日记研究1920年代的地方政治变迁问题,视角与方法独特。她指出:一方面,部分在晚清已经获得威望的人群,延续地方自治传统并将之与新的党组织接续;另一方面,中下层知识群体在"群众运动"的口号与行动中,开始完成党化与组织化,并在地方事务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方党、派、身份芜杂交错,五卅后的反帝热潮激发出了小知识分子自觉的国民革命意识。
以上诸位报告后,评议人及本人同仁张晓东、王敏、叶斌、蒋宝麟等人,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蒋宝麟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