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办“史林圆桌:十月革命与近代中国”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7-03-27浏览次数:4

    今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2017年3月7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林编辑部举办的第一次史林圆桌“十月革命与近代中国”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会议由历史所王健所长举行,邀请四位名家围绕此主题展开对话与交流。四位专家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叶书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伟民与杨奎松,以及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姚海。叶书宗、余伟民与姚海教授都是我国知名的苏俄史专家,杨奎松教授是中国现当代史领域的名家。各人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阐述对此问题的认识。
    叶书宗教授认为,十月革命开创了二十世纪落后国家赶超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斯大林模式的道路。这种贡献是含着眼泪、自我牺牲的贡献,对于这一贡献,百年后回忆十月革命,不能不肯定。
    余伟民教授认为,十月革命及之后的实践过程,从一个国家到一批国家,突破了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苏联模式,对世界和中国都有着巨大影响。同时,它通过共产国际的东方革命改变了部分东方国家民主解放运动的路径和方向。第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还表现在,随着苏联的崛起,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他提出,我们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应建立在客观历史的根据智商。而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回顾百年前的十月革命,可以从中获得历史启示。
     姚海教授侧重论述了十月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首先是帮助中国成立了革命政党。不仅是共产党,还包括国民党。此外,苏维埃俄国的东方战略,是其世界革命战略的一部分,它将这一种意识形态,成功地带给了东方国家的一些社会政治力量,使候着一次为基础,成功进行了革命并建设国家。这一影响至今仍存。
     杨奎松教授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探讨十月革命的影响。指出在清末的时候就已有大量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由一个世界大势所推动的。但是在其发展之处,并未能很好地解决革命与自身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问题。十月革命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但它是在一个相对特殊的条件下发生的,后发国家跟随榜样的实践活动,面临着更多复杂的问题。


                                          (撰稿:施恬逸)